常振錚:1983.7-1992.12;劉繼南:1993.1-2004.8擔任北京廣播學院院長;蘇志武:2004.08-2015.11;胡正榮:2016.9—2018.1;廖祥忠:2018.3.23至今擔任中國傳媒大學校長。
中國傳媒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54年成立的中央廣播事業局廣播通信技術人員訓練班,以及1958年創建的北京廣播??茖W校。該校于1982年1月成為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8年,中國傳媒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資格。
2001年,學校正式納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名單。
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
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創辦了國內首個以文化傳媒為特色的MBA教育項目。
2011年,學校被評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
2017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入選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8年7月31日,學校與中國廣告主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9月16日,學校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11月,中國傳媒大學被正式批準為“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依托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
截至2020年1月6日,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6個學部,21個學院,開設79個本科專業。
截至2020年1月6日,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職工總數1989人,其中專任教師1115人,正高級職稱329人,副高級職稱589人。學校匯聚了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和學者,包括3名雙聘院士,2人入選“長江學者”,2人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近年來,眾多中青年學術骨干嶄露頭角,分別入選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還有20余人次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等。
截至2020年1月6日,學校擁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開設了8門精品課程。
截至2020年1月6日,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交流合作關系。2009年,學校發起成立“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吸引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49所知名傳媒高校加入。學校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設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該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傳媒大學學位與畢業證書樣本圖鑒》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100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