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成立于1898年,最初名為京師大學堂,標志著我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的誕生,同時也曾是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歷經辛亥革命,于1912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以及"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北京大學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基地。在民族振興、國家建設、社會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北京大學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重要先鋒。其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以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一直傳承不息。
1917年,知名教育家蔡元培擔任校長,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則,對北京大學進行了深刻改革,推動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眾多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成立長沙臨時大學。隨后,學校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箲饎倮?,北京大學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復校。
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轉型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據統計,北京大學的校友和教師中,有400多位兩院院士,人文社科領域的影響力人物也多出自北京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
1998年5月4日,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的大會上,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講話,提出我國要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在國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啟動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成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于1912年。兩校合并豐富了北京大學的學科結構,為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理科的結合及醫學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天的北京大學已成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科學研究的前沿,知識創新的關鍵場所,以及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
現任校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北大自考畢業證樣本一覽與院校詳情解讀》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101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