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簡稱:北師大)是我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重點大學。該校起源于1902年創建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并于1908年更名為京師優級師范學堂。1912年,學校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到了1923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標志著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的誕生。百年來,北師大與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息息相關,共同成長。學校秉持“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以及“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北師大是教育部首批擁有本科專業自主設置權限的6所重點高校之一,目前設有52個本科專業,其中包括16個國家重點學科和6個北京市重點學科。
學?,F有14個一級學科擁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13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16個博士后流動站。
此外,北師大設有8個國家文理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對外漢語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位居全國高校第4位。
學校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其中與有關單位共建2個)、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時,還設有教育部工程中心、網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學校蛋白質組學研究院各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歷任校長如下:
- 林礪儒:1950.2-1952.10
- 陳垣:1952.10-1971.6
- 王梓坤:1984.5-1989.5
- 方??担?989.5-1995.5
- 陸善鎮:1995.5-1999.7
- 袁貴仁:1999.7-2001.4
- 鐘秉林:2001.4-2012.7.8
- 董奇:2012.7.9-至今
截至2019年12月30日,學校官網顯示,北師大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其中聯合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北京市工程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在學術研究方面,北師大社會科學總論位列ESI世界前1%。在“十二五”期間,學校累計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項,位居全國第五;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申報中,立項數單批次位列全國第一。此外,學校還獲得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位居全國第一。連續三年到位科研經費過億,該校為第一單位發表的CSSCI論文居全國高校第四位。在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獲獎26項,居全國前列;在第十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27項,其中一等獎9項,位列北京市第一。白壽彝教授任總主編的22卷本、1200多萬字的巨著《中國通史》被譽為“20世紀中國史學的壓軸之作”。
截至2019年12月30日,北師大校本部教職工近3100人,其中專任教師近2000人。這些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具有博士學位或具有海外學歷的比例在我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學?,F有兩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3人,榮譽教授2人、資深教授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0人、講座教授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5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6人和新世紀人才165人,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7人,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6個、教育部和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群體4個。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北師大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樣本圖鑒》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101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