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辦學歷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歷經傳承演變;
1958年,學校開始設置本科,定名為武漢鋼鐵學院;
1978年,成立學校研究生教育,是全國首批碩士點授權單位;
1995年隸屬于原冶金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筑高等??茖W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茖W校三校合并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
1999年4月28日,經國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學校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2013年11月14日 ,湖北省政府、教育部和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中鋼6家特大型企業共建武漢科技大學,標志著武漢科技大學正式加入國家實施的省部共建地方高水平大學計劃行列。
2016年,獲批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二期工程。
2018年11月,武漢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教授張同存、顧潮江發明的“一種治療HIV(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嵌合抗原受體的重組基因構建及其應用”技術,是全球首個“應用CAR-T免疫細胞治療艾滋病”的發明專利 。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18]
2019年 9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名單,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依托高校組建的“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榜上有名。
歷任校長:
孔建益:2006.7-2016.7任武漢科技大學校長;倪紅衛:2016.7-2020.02.03任武漢科技大學校長。
劉光臨:(2001至2006.6,任武漢科技大學校長);
汪厚植:(1995.6-;2001,任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校長);任德麟:1990.5-1995.6任武漢鋼鐵學院院長;
截至2020年2月3日,學校官網顯,現有教職工26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余人。擁有全職及雙聘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9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杰青”2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3人、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30人、湖北省“百人計劃”16人、“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18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7人、湖北名師工作室4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33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8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82人。
截至2020年2月3日,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20個教學學院、76個本科專業(75個本科招生專業);擁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6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1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截至2020年2月3日,學校官網顯示,學?,F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70.9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24.0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4.56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2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59.83萬冊,電子圖書350.64萬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000余人。校園依湖覽江、風景優美,教學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態園林式學?!薄叭珖G化模范單位”。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武漢科技大學畢業證檔案學位證樣本大學校長》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101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