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學校址位于中國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八一中路3號,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學府,是新中國第一所民族院校。學校創建于1949年12月,歷經青海省青年干部訓練班、青海省人民公學、青海省民族公學、青海民族學院等辦學階段。2002年、2005年青海師范高等??茖W校和西寧鐵路司機學校先后并入青海民族學院。2009年4月更名為青海民族大學。2012年,教育部確定天津大學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2017年,廈門大學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2018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23年7月20日,青藏高原蕨麻產業研究院在青海民族大學揭牌成立。
據2023年12月17日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堅持“人才強?!?,聚焦引進和培養兩個重點,做好引人、育人、用人三篇文章,著力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學?,F有1274名教職工,專任教師780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35名、副高級職稱249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670名。擁有“雙聘院士”1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領軍人才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7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全國模范教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計劃杰出人才1名、青海學者1名、全省“最美教師”1名、全省“最美高校輔導員”1名等。
學校高度重視與國內外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現與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日本南山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韓國韓南大學和我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41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在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聯合舉辦孔子學院,實現我省孔子學院建設零的突破。與波蘭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合作舉辦的土地資源管理本科教育項目獲批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省內唯一。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建有區域國別研究院和六個區域國別研究基地,其中“中亞-土庫曼斯坦研究基地”“喜馬拉雅山地國家研究基地”獲批為國家民委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自招收外國留學生起已累計培養3000余名外國留學生,現有年度外國留學生百余名,是青海省培養留學生最多的高校。教育部先后安排天津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蘇州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高校也與我校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系。構建起“3+9”的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新格局。
學校設有22個教學學院,開設61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醫學、工學、哲學、藝術學十一大門類。學校高度重視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人文社會學科始終在青藏高原地區具有優勢地位,與青海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相銜接的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藏醫藥等理工類學科建設形成規模、富有特色。學?,F有22個教學學院,一個民族學國內一流立項建設學科和中國語言文學省內一流立項建設學科,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61個本科專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本科、碩士、博士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學科涵蓋文學、理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醫學、工學、哲學、藝術學十一大門類,其中人文社科類本科專業33個,占比為54.1%,理工醫類本科專業28個,占比為45.9%,形成了較為綜合的文、理、工學科結構布局。
多杰堅贊:1988.11-1992.10;丹果:1992.10-1998.10;普日哇:1998.12-2003.01長;王作全:2003.01-2008.09任青海民族學院院長;何峰:2008.09-2017.02;索端智:2017.02-2020.03.05;馬維勝:2020.03.05-2024.05.20任青海民族大學校長。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青海民族大學成績單畢業證檔案學位證樣本》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101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