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畢業證、樣本圖片由畢業證樣本網搜集整理發布,如需查看模板請點擊大學畢業證樣本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院校簡介:2000年,由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教育學院、原廣州大學和廣州高等師范??茖W校等高校合并組建廣州大學。原廣州大學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廣州大學創辦的1927年,原廣州教育學院創辦于1953年,原廣州師范學院創辦于1958年,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創辦于1984年,原廣州高等師范??茖W校創辦于1985年。[5]。
0
廣州大學
guangzhou university
綜合性大學
廣州大學(guangzhou university),簡稱“廣大”,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試點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1-4]
2000年,由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教育學院、原廣州大學和廣州高等師范??茖W校等高校合并組建廣州大學。原廣州大學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廣州大學創辦的1927年,原廣州教育學院創辦于1953年,原廣州師范學院創辦于1958年,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創辦于1984年,原廣州高等師范??茖W校創辦于1985年。[5]
截至2018年4月,廣州大學有大學城、桂花崗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880畝,27個學院,有84個本科專業,具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在編教職工2838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878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1人。在校全日制學生33974人,其中本科生30582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392人。2018年12月7日,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在廣州成立,廣州大學是聯盟創始成員大學。[4][6]
創辦時間
1927年
所屬地區
中國廣州
學校類型
綜合
屬性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主管部門
廣東省
類別
公立大學
知名校友
楊爽,陸兆禧,熊小玥等
學校官網
廣州大學。。私立廣州大學
私立廣州大學成立于1927年3月3日,由陳炳權、金曾澄等人創辦
廣州大學(16
。私立廣州大學成立初期,設文學院、法學院和預科。不設校長,采用委員制,由陳炳權任主任委員兼教務主任;王志遠任委員兼訓導主任;陳友琴任委員兼總務主任;馬洪煥、陳嘉靄任委員,主持校務。后改校長制,金曾澄任校長,陳炳權任副校長。
1928年,在天香街增設附屬中學。1930年8月,購買東橫街舊警署,改建為大學部校舍。1931年陳炳權改任校長。隨后,譚維漢任教務長,黃毅蕓任訓導長,陳夢周任總務長。1937年,奉教育部批準附設計政訓練班,聘該大學教授黃文袞碩士為班主任,為華南各大學開展“職業教育”之最??箲鹌陂g,廣州大學先后遷設于開平、臺山、香港、曲江、羅定、連平、興寧等地,實行戰時教育,學生人數仍達5000多人。1941年,陳炳權兼任財政部曲江區銀行監理官,并接受財政部委托廣州大學開辦稅務訓練班,聘梁式文教授為主任,為財政部訓練大批稅務人才,加強
財政建設。1942年,在廣西桂林設廣州大學桂林計政班,先后聘劉興序、曹美成、袁功甫為班主任,這又是廣州大學跨地區開展“職業教育”之最。1943年8月,陳炳權赴美國考察戰時經濟,并為廣州大學募捐基金,乃由王志遠代理校長。[7]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廣州大學復員廣州,在東橫街原址復課。1948年,呈奉教育部批準設立經濟研究所,招收研究生,畢業成績及格,報教育部授予碩士學位。這是私立大學之佼佼者。根據《廣州大學??酚嘘P統計資料:1949年上半年,全校以大學部為主,設立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經濟研究所及附設會議專修科、計政訓練班,附屬中學及小學,并在香港、澳門、臺山設立“廣大中學”。又推行生產教育,將沙河白云山麓60多畝校地辟為農場??傆嫯敃r教職員工800多人,學生共有1.4萬多人。
1945年,陳炳權在美國結束戰時經濟考察工作
廣州大學永漢路東橫街校址
后,走遍美國48個州,為廣州大學募捐基金,獲得美國波士頓、紐約、羅斯福等30多所大學贈給廣州大學免費學額數十名,捐贈圖書8萬多冊,儀器一大批。又向美洲華僑募得122328美元,作為興建校舍之用。興建嶄新建筑物如:華僑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篤親紀念堂、理工實驗場、圖書館等,并進一步增加設備,開拓業務。
1948年8月,陳炳權由美歸來,重掌廣州大學,先后選派梁國材、勞潔靈等30多人赴美免費留學。
1949年10月,陳炳權與譚維漢赴香港,籌設分校。同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全市歡騰,廣州大學立即進行復課和開展慶祝解放活動。
解放后,廣州大學董事會進行改組,推舉吳奇偉為董事長,陳炳權、許崇清為副董事長,司徒美堂、肖雋英、蟻美厚、盧燡為董事,并推許崇清兼任校長。
1951年初,廣州大學與市內的國民大學、文化大學、珠海大學、嶺南大學、廣州法學院、南方商業??茖W校合并改組為華南聯合大學。
198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籌建新的廣州大學。[8-9]
原廣州大學
原廣州大學(1983年)
1983年4月,廣東成立廣州職業大學,學校屬短期、職業性大學???,學制文科2年、工科3年,不包分配。是年10月,定名為“廣州大學”,校長葉選平。
1987年6月,廣州大學定為副廳級建制。[10]
1992年,香港裕達隆有限公司張松先生、黃彩霞女士向廣大捐款3800萬港元,建成裕達隆大廈,作為辦公、教學綜合樓。
1993年1月,廣州市教育委員會發文《關于廣州大學與私立廣州大學銜接問題的批復》),同意“廣州大學可與原私立廣州大學的關系銜接?!?/p>
1996年11月,在廣州市政府的牽引下,廣州大學與原私立廣州大學舉行銜接大會。[9]
原廣州師范學院
1958年,為適應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急需師資的
原廣州師范學院圖書館(1958年)
需要,廣東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廣州師范學院,隸屬廣州市委領導。
1961年8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廣州師范學院與廣東師范學院合并,歸由市委、市人委領導。
1961年9月1日前,兩校初步完成合并工作,校名仍用廣東師范學院,屬全日制高等師范學校,省重點高校之一。
1962年7月起,停止招生,規模逐漸縮小。1964年7月,根據上級指示,調整停辦下馬。
1978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廣州師范學院
廣州大學前身-廣東師范學院
復辦,1979年2月,市革委會正式發出通知,廣州師院歸口廣州市文化教辦公室,按局級單位管理。
1983年,廣州大學于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設立社會心理學碩士點,次年招收首批碩士研究生5名。[9]
1986年8月,廣州師院按廣州地區省屬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同等規模和待遇,列為廳級單位。
1993年4月,廣州師院經市委、市政府批準,擴大辦學規模,由2000名本科生擴大到4000名本科生。[10]
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
1986年5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
廣州大學前身-華南建設學院西院
院。
1987年1月,國家教委批準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由廣州市建委負責投資辦學。
1991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廣東省建筑工程??茖W校與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聯合辦學,成立華南建設學院。原廣東省建設工程??茖W校為華南建設學院東院,隸屬廣東省建委;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隸屬廣州市建委,廣州市副市長戴治國兼任學院院長。同年9月,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開始對外招收本科生。
1995年4月,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評審通過,華南建設學院西院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5年,華南建設學院東院與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合并組建廣東工業大學。華南建設學院西院繼續獨立辦學,掛靠廣東工業大學招生。[10]
原廣州教育學院
1953年,廣州市教師業余進修學院創辦。是年定名為廣
原廣州教育學院(1953年)
州教育學院,是一所以培養在職中學教師和教育行政干部為主的高等院校。[10]
1958年,更名為廣州市教師進修學院。
1968年,“文革”浩劫中,更名為廣州市人民教育學院,淪為培訓班。
1978年,恢復廣州市教師進修學院名稱。
1983年4月,定名為廣州教育學院,為師范性質的成人高校,承擔在職中學教師及行政人員繼續教育任務。[9]
原廣州高等師范??茖W校
1985年,廣州市政府決定依托廣州教育學院創辦廣州高等師范??茖W校,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辦學,融培養與培訓與一體。同年9月,廣州市政府將龍洞賓館移交學校使用。[10]
1994年,開始招收中文、數學、英語等本科專業。[9]
原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
(現為廣州大學服裝紡織學院前身,??妻k學)
1975年,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的前身廣州紡織機械廠職工大學創建。
1985年由廣州市紡織工業總公司正式接管,并由國家教委批準校名為廣州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1991年,為適應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經國家教委及廣州市政府批準再次更名為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以下簡稱紡院)。同年廣州市批準紡院為"廣州市紡織服裝繼續工程教育基地"。[10]
原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
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以下簡稱城建職大)前身為廣州市建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1981年改名為廣州市建設局職工大學。
1984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委備案,廣州市建設局職工大學與市規劃中專、市園林中專合并,改為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由廣州市建委主辦,廣州市委副書記石安海(時任廣州市副市長)兼任校長,開始面向全省招生。
1986年5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城建職大的基礎上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
1991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與廣東省建設工程??茖W校聯合成立華南建設學院,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部分稱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城建職大繼續保留建制,在華建西院內部稱為成人教育部,對外仍以原名招生。[10]
原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
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前身為廣州市電信局職工大學,1975年成立。
1992年,加入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后更名為“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
1997年電信學院掛靠廣州業余大學招生42名,專業為通信技術。
1998年電信學院繼續掛靠廣州業余大學招生36名,專業為通信工程。[10]
原廣州市建筑總公司職工大學
(現為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前身,??妻k學)
廣州市建筑總公司職工大學是一所由廣州市建筑總公司主辦的成人高等學校,創辦于1960年,原名為廣州市建筑工程局業余工程學院,196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備案,1966年停辦。
1973年,復辦改名"七.二一工人大學"。
1980年,更名為廣州市建筑工程局職工大學。1985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廣州市建筑總公司職工大學。[10]
原廣州市藝術學校
廣州藝術學校建于1973年,是廣州市唯一一所綜合性藝術中等專業學校。
原廣州芭蕾舞團
廣州芭蕾舞團于1994年1月正式成立,是廣州市政府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全團實行團長責任制下的全員聘任制。
原廣州歌舞團
廣州歌舞團成立于1965年,已制成廣州歌舞劇院有限公司,現為廣州大學歌舞團。
原各校區
廣州大學沒有搬遷至大學城之前的四個校區 | |
名稱 | 地址 |
廣州大學龍洞校區 | 廣州市漁沙坦西坑大街 |
廣州大學廣園校區(校本部) | 廣州市廣園中路248號 |
廣州大學麓湖校區(校本部) | 廣州市麓景西路41號 |
廣州大學起義路校區 | 廣州市越秀區起義路144號[10] |
廣州大學合并以后
2000年4月24日,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
歷史沿革
(西院)、原廣州大學(職業類)、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范??茖W校、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廣州市建筑總公司職工大學等九所高校合并組建新廣州大學。
2003年12月,廣州大學城建技術學院改為獨資建設的民辦二級學院,更名“廣州大學城建學院”。
2004年9月,新廣州大學開始遷入大學城,次年所有校區完成整體搬遷。學校將廣園、起義路、麓湖、龍洞等4個校區歸還市政府,保留桂花崗校區。
2005年,廣州芭蕾舞團、廣州市歌舞團、廣州市藝術學校并入廣州大學。
2006年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廣州大學被批準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9]
2007年4月,廣州大學城建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高校,更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2010年8月,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新增開展碩士推免生工作高校。同年10月,廣州大學列入教育部首批專業學位綜合改革試點單位。[4]
2015年,廣州大學被列入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課程試點改革單位。[4]
2018年11月,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中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11]
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辦學規模
廣州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在編教職工2838人,全校人員中博士1186人,副高以上職稱者1169人;教學科研人員1878人,其中博士1127人,占60%?,F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計劃入選者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講座教授1人、青年長江1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9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3人,國家級“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1人、領軍人才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8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5人?!爸榻瞬庞媱潯鳖I軍人才1人,“廣東特支計劃”領軍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崗位計劃特聘教授3人、講座教授1人、青年珠江學者2人,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3人。[4][12]
專職兩院院士:張景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柏靈(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福霖(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中國工程院院士)[13]
國家“千人計劃”:柳林、李志山、陳建二、章典、王平山、賀鶴鳴、denis[13]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閆兵、葛根年、劉金全、陳建二[13]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李進[13-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王友德、樊軍輝、陳建二、曹道民、庾建設、葛根年、胡春、牛利、文桂林、劉鴻、孔凡江[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傅繼陽、孫春友、韓冬雪、李進[13]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劉金全、譚平、涂成林[13][15]
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曹廣福[13]
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曹廣福[13]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林本海、王友德、庾建設、周兵、黃衛清、劉金全、張澤濤、譚平、馬玉宏[13]
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庾建設[13]
中科院“百人計劃”:劉寶輝[13]
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樊軍輝、傅繼陽、王國軍、薛松濤[13]
青年珠江學者:李進、吳旭[13]
廣州大學教學團隊 | ||||
等級 | 項目名稱 | 等級 | 項目名稱 | |
國家級 | 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省級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省級 | 基于cdio教學模式的機械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音樂教育教學團隊 |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建設教學團隊 | 公共政策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
化學專業教學團隊 | “最受學生歡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 |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憲法與行政法團隊 | |||
分析類數學課程教學團隊 | 給水排水專業水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
物流管理教學團隊 | 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文學與戲劇藝術教學團隊 | 電子信息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鋼結構系列教學課程教學團隊 | 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團隊[16] | |||
市級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市級 | 基于cdio教學模式的機械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物流管理教學團隊 | 水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
化工實踐教學創新團隊 | 分析類數學課程教學團隊 | |||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建設教學團隊 | 土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與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廣州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4月,廣州大學設有27個學院,有84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十大學科門類。[4]
廣州大學各學院和附屬學校 | |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師范學院) |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 廣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廣州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 |
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廣州大學法學院 |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 廣州大學美術學院 |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廣州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廣州大學中法旅游學院 |
廣州大學體育學院 | 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教育軟件學院 |
廣州大學基礎學院 | 廣州大學桂花崗紡織服裝學院 |
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 | 廣州大學現代產業學院 |
廣州大學教師培訓學院 | 廣州大學中加國際教育學院 |
廣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17] | 廣州大學傳媒教育學院[18] |
廣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廣州大學衛斯理安學院 |
廣州大學附屬幼兒園 | 廣州大學附屬小學[19] |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20] | 廣州大學附屬藝術學校[21] |
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22] | 廣州大學附屬實驗學校[23] |
廣州大學附屬中山匯翠學校[24] |
專業設置 | ||
學院 | 專業名稱 | 學科門類 |
地理科學學院 | 地理科學 | 理學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理學 |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理學 | |
地理信息科學 | 理學 | |
土地資源管理 | 管理學 | |
法學院 | 法學 | 法學 |
公共管理學院 | 社會工作 | 法學 |
行政管理 | 管理學 | |
公共事業管理 | 管理學 | |
社會學 | 法學 |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 | 理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工學 |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工學 |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環境科學 | 理學 |
環境工程 | 工學 |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工學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工學 | |
電子信息工程 | 工學 | |
信息工程 | 工學 | |
通信工程 | 工學 | |
機器人工程 | 工學 | |
工業設計 | 工學 | |
計算機科學與教育軟件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工學 |
軟件工程 | 工學 | |
網絡工程 | 工學 | |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建筑學 | 建筑學/工學 |
城鄉規劃 | 工學 | |
風景園林 | 工學 |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 | 教育學 |
學前教育 | 教育學 | |
教育技術學 | 理學 | |
心理學 | 理學 | |
應用心理學 | 理學 | |
小學教育 | 教育學 | |
特殊教育 | 教育學 | |
旅游學院 | 旅游管理 | 管理學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管理學 | |
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學 |
美術與設計學院 | 繪畫 | 藝術學 |
美術學 | 藝術學 | |
藝術設計學 | 藝術學 | |
視覺傳達設計 | 藝術學 | |
環境設計 | 藝術學 | |
產品設計 | 藝術學 |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藝術學 | |
動畫 | 藝術學 | |
人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文學 |
漢語國際教育 | 文學 | |
歷史學 | 歷史學 | |
工商管理學院 | 工程管理 | 工學 |
工商管理 | 管理學 | |
市場營銷 | 管理學 | |
人力資源管理 | 管理學 | |
電子商務 | 管理學 | |
物流管理 | 管理學 |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管理學 | |
物業管理 | 管理學 | |
工程造價 | 工學 | |
經濟與統計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經濟學 |
統計學 | 理學 | |
金融學 | 經濟學 | |
會計學 | 管理學 | |
經濟學 | 經濟學 | |
金融工程 | 經濟學 |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 | 理學 |
生物技術 | 理學 | |
生物工程 | 工學 |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理學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理學 | |
信息安全 | 工學 |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 | 教育學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教育學 | |
土木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工學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工學 |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工學 | |
交通工程 | 工學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文學 |
法語 | 文學 | |
日語 | 文學 |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物理學 | 理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工學 |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工學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工學 | |
物聯網工程 | 工學 |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廣播電視學 | 文學 |
廣播電視編導 | 藝術學 | |
廣告學 | 文學 |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藝術學 | |
網絡與新媒體 | 文學 | |
音樂舞蹈學院 | 音樂學 | 藝術學 |
舞蹈編導 | 藝術學[25] |
廣州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4月,廣州大學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工程碩士下設7個領域)。[4]
根據2014年11月美國esi公布的數據顯示,廣州大學的數學、工程學、社會科學總論3個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2014年9月公布的年度qs亞洲世界大學排名顯示,廣州大學綜合排名居中國大陸第76位,廣東第5位。
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 ||
學科名稱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土木與建筑學科群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2015年6月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科群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2015年6月 |
區域水環境安全與水生態保護學科群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2015年6月[26] |
省級重點學科項目 | ||||
學科名稱 | 學科層次 | 獲授稱號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數學 | 1 | 攀峰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土木工程 | 1 | 攀峰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網絡空間安全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8年1月[27]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天文學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統計學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教育學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心理學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中國語言文學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 | 優勢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凝聚態物理 | 1 | 特色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 1 | 特色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1 | 特色重點學科 | 廣東省教育廳 | 2012年12月[26] |
市級重點學科 | |||
學科名稱 | 學科層次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數學 | 重點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土木工程 | 重點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中國語言文學 | 重點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法學 | 重點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天文學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地理學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工程力學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心理學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美術學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工商管理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教育學 | 重點扶持學科 | 廣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26] |
博士授權點 |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授權類型 | 授權時間 |
0701 | 數學 | 博士一級 | 201103 |
0814 | 土木工程 | 博士一級 | 201103 |
0714 | 統計學(可授理學、經濟學學位) | 博士一級 | 201108 |
0401 | 教育學 | 博士一級 | 201803 |
0704 | 天文學 | 博士一級 | 201803 |
0839 | 網絡空間安全 | 博士一級 | 201803 |
1202 | 工商管理 | 博士一級 | 201803 |
0451b | 教育博士 | 博士專業學位 | 201803[28] |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 |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授權類型 | 授權日期 |
010101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碩士二級 | 200601 |
0202 | 應用經濟學 | 碩士一級 | 201803 |
0301 | 法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303 | 社會學 | 碩士一級 | 201803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401 | 教育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402 | 心理學(可授教育學、理學學位)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403 | 體育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501 | 中國語言文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50201 | 英語語言文學 | 碩士二級 | 200601 |
0503 | 新聞傳播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602 | 中國史 | 碩士一級 | 201108 |
0701 | 數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70201 | 理論物理 | 碩士二級 | 200309 |
070205 | 凝聚態物理 | 碩士二級 | 199609 |
0703 | 化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704 | 天文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705 | 地理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710 | 生物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714 | 統計學(可授理學、經濟學學位) ▲ | 碩士一級 | 201108 |
0801 | 力學(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 碩士一級 | 201803 |
0802 | 機械工程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80901 | 物理電子學 | 碩士二級 | 200601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碩士一級 | 201803 |
0813 | 建筑學 | 碩士一級 | 201108 |
0814 | 土木工程▲ | 碩士一級 | 200601 |
0817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可授工學、理學、農學學位) | 碩士一級 | 201103 |
0833 | 城鄉規劃學 | 碩士一級 | 201108 |
0839 | 網絡空間安全▲ | 碩士一級 | 201803 |
1202 | 工商管理▲ | 碩士一級 | 201103 |
1204 | 公共管理 | 碩士一級 | 201103 |
1302 | 音樂與舞蹈學 | 碩士一級 | 201108 |
1303 | 戲劇與影視學 | 碩士一級 | 201108 |
1304 | 美術學 | 碩士一級 | 201108 |
1305 | 設計學(可授藝術學、工學學位) | 碩士一級 | 201108[29]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 ||
專業學位類別(領域)代碼 | 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名稱 | 授權類型 |
0451 | 教育▲ | 碩士專業學位 |
0852 | 工程(含7個專業學位領域) | 碩士專業學位 |
085201 | 機械工程 |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
085208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
085211 | 計算機技術 |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
085213 | 建筑與土木工程 |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
085216 | 化學工程 |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
085229 | 環境工程 |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
085239 | 項目管理 |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
1351 | 藝術 | 碩士專業學位 |
0452 | 體育 | 碩士專業學位 |
0453 | 漢語國際教育 | 碩士專業學位 |
0351 | 法律 | 碩士專業學位 |
0352 | 社會工作 | 碩士專業學位 |
0454 | 應用心理 | 碩士專業學位 |
1253 | 會計 | 碩士專業學位 |
0251 | 金融 | 碩士專業學位 |
0953 | 風景園林 | 碩士專業學位 |
1251 | 工商管理 | 碩士專業學位 |
1254 | 旅游管理 | 碩士專業學位[30] |
學科評估
2012年廣州大學部分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名(教育部學位中心2013年數據) | |||||
學科門類 | 學科名稱 | 全國排名(含并列) | 廣東省排名(含并列) | ||
理學 | 天文學 | 5 | 1 | ||
統計學 | 10 | 3 | |||
數學 | 13 | 3 | |||
化學 | 18 | 3 | |||
地理學 | 13 | 2 | |||
生物學 | 13 | 3 | |||
生態學 | 54 | 6 | |||
教育學 | 心理學 | 7 | 2 | ||
教育學 | 9 | 2 | |||
體育學 | 34 | 9 | |||
工學 | 土木工程 | 9 | 2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15 | 2 | |||
建筑學 | 10 | 2 | |||
城鄉規劃學 | 32 | 2 | |||
機械工程 | 43 | 5 |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14 | 2 |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11 | 3 | ||
新聞傳播學 | 12 | 2 | |||
法學 | 法學 | 15 | 3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1 | 2 | |||
歷史學 | 中國史 | 44 | 8 |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 | 22 | 3 | ||
公共管理 | 30 | 3 | |||
藝術學 | 設計學 | 47 | 4 | ||
美術學 | 26 | 2 | |||
音樂與舞蹈學 | 77 | 8 | |||
戲劇與影視學 | 65 | 5 |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廣州大學參評學科得分與排名位次如下:[31]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
0814 | 土木工程 | b+ | 10%~20% | ||
0701 | 數學 | b | 20%~30% | ||
0714 | 統計學 | b- | 30%~40% | ||
0301 | 法學 | c+ | 40%~50% |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c+ | 40%~50% | ||
0401 | 教育學 | c+ | 40%~50% | ||
1202 | 工商管理 | c+ | 40%~50% | ||
1304 | 美術學 | c+ | 40%~50% | ||
0402 | 心理學 | c | 50%~60% | ||
1204 | 公共管理 | c | 50%~60% | ||
1302 | 音樂與舞蹈學 | c | 50%~60% | ||
1303 | 戲劇與影視學 | c | 50%~60% | ||
0501 | 中國語言文學 | c- | 60%~70% | ||
0705 | 地理學 | c- | 60%~70% | ||
0802 | 機械工程 | c- | 60%~70% |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c- | 60%~70% |
廣州大學教學成果
截至2018年4月,廣州大學有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7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16個,省級優勢專業20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有國家級、省級質量工程155項,省級教改項目110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9項,省級以上精品開放課程(在線開放課程)47門,國家級、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8項。[4]
廣州大學特色專業 | ||||
專業屬性 | 專業名稱 |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土木工程、心理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給水排水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
省級特色專業 | 廣播電視新聞學、工業設計、工程管理、化學工程與工藝、法學、教育學、生物工程、物流管理、機器人工程、物流管理[16] | |||
市級特色專業 | 物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城市規劃、旅游管理 |
廣州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
項目名稱 | 等級 | 所在單位 | |
2+2新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國家級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 | 化學化工學院 | |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應用與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 | 人文學院 | |
基于“三個面向”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 | 工商管理學院 | |
校政企協同培養的復合型會展人才創新實驗區 | 省級 | 旅游學院 | |
“院團結合”音樂舞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 | 音樂舞蹈學院 | |
2+2新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
機械工程cdio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廣州大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
等級 | 項目名稱 | ||
國家級 | 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 | ||
省級 |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應用數學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廣播電視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電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美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物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教育與學習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6] | ||
市級 | 美術與設計實驗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機電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廣播電視實驗教學中心 |
廣州大學精品課程 | ||
級別 | 項目名稱 | |
國 | 水質工程學 | 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 |
橋梁工程 | --- | |
省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水質工程學 |
心理學 | 橋梁工程 | |
數學分析 | 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 | |
地理信息系統 | 化學工藝學 | |
給水排水管道系統 | 冷熱源工程 | |
市 | 中國地理 | 水質工程學 |
邢法學 | 橋梁工程 | |
行政管理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
公共政策 | 心理學 | |
化工原理 | 數學分析 |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地理信息系統 | |
數控技術與cam | 給水排水管道系統 |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化學工藝學 | |
建筑設計 | 冷熱源工程 | |
現代教育技術 | 動物學 | |
教育學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
水彩畫 | 路基路面工程 | |
現代漢語 | 建筑給水排水工程 | |
建筑施工技術與組織 | 高層建筑結構與抗震 | |
房地產投資分析 | 結構力學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鋼筋混凝土結構 | |
思想道德修養 | 商務英語 | |
動物學 | 大學物理 | |
電視新聞學[32] | --- |
廣州大學教學交流
截至2018年4月,學校先后與30個國家和地區
帕多瓦大學孔子學院
的200多所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與科技合作關系, 2002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中法旅游學院,先后與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和美國衛斯理安學院合作建立了孔子學院。與淡江大學、帕多瓦大學、林雪平大學等知名大學建立科研合作平臺或機構。[4]
廣州大學為每個學院的學生提供至少一個學期以上的海外留學,包括面向一、二年級本科生的“1+2+1”、“2+2”等中外雙學士學位項目;面向三、四年級本科生和一、二年級研究生的本碩連讀海外碩士學位項目等。[33-34]
廣州大學學術研究
廣州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國家級科研平臺(含培育基地)3個,省部(含省高校)級科研平臺51個,市級科研平臺18個,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具有國家建筑設計和古建筑設計甲級資質。[35]
廣州大學與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共同建立了“人權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有廣東省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規劃項目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協同創新發展中心1個?!暗胤礁咝撔滦詰眯屯两悓I協同育人基地”入選首批40個“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肮こ探Y構抗風與結構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被認定為19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之一。[4]
2011協同創新中心 | |
人權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實驗室[36-37] |
廣州大學省部(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 |
工程抗震減震與結構安全 | 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37-38] |
廣州大學省級重點實驗室 | |
地震工程與應用 | 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
信息安全技術 | 建筑節能與應用技術[37] |
廣州大學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
天文觀測與技術 | 數學與交叉科學 |
工程抗震減震與結構安全 | [37] |
廣東省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
減震控制與工程防災協同創新中心[39] |
廣州大學市級重點實驗室 | |
市政公用工程重點實驗室 | 環境污染控制與同位素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建筑節能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氫能與綠色催化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天文觀測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結構安全與健康監測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環境功能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金屬材料強化研磨高性能加工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機電設備狀態監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
廣州市移動互聯網安全與容災重點實驗室 | 水泥基泡沫輕質材料與固體廢物資源化重點實驗室[37] |
廣州市信息處理與傳輸重點實驗室 |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
廣東省工程結構抗風與健康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節能環保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水肥高效利用及太陽能智能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模塊化建筑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數學教育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現代視聽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地理國情監測與綜合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機電設備狀態監測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復雜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智慧金財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新型空調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半導體照明與背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建筑熱工與低碳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強化研磨高性能微納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路橋全壽命綠色管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農村水環境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可持續城鎮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水質安全及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建筑金屬圍護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 |
廣東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
隔震減震控制與抗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高校結構安全與健康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燈光與聲視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37] |
廣州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廣州市數學教育軟件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7] |
廣州大學合作基地和中心 | |
科技部工程結構抗風與結構安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廣東省工程結構災害與控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廣州市工程結構災害與控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廣州市穗臺科技交流合作服務中心 |
廣州大學-伯明翰大學服務業與城市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 廣州大學——中山西區社會創新基地[37][40] |
臺灣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 廣州大學作物抗逆國際合作研究中心 |
廣州大學研究基地 | ||
級別 | 基地(中心)名稱 | |
國家級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 人權研究與教育中心 | |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工程結構抗風與結構安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省級 |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 | |
廣州大學人權研究中心 | ||
俗文化研究中心 | ||
廣東省太陽能智能灌溉裝備科技創新中心 | ||
結構安全與健康監測研究中心 | ||
廣東省體育產業研究基地 | ||
工程結構抗風與結構安全協同創新平臺 | ||
廣州發展研究院 | ||
人權研究中心 | ||
廣府文化研究基地 |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與教育神經科學實驗室 | ||
廣東省少數民族學生教育服務管理研究與指導中心 | ||
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 | ||
廣州廉政建設研究中心 | ||
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廣州大學研究基地 | ||
文學思想研究中心 | ||
減震控制與工程防災協同創新中心 | ||
廣東省廣州學協同創新發展中心 | ||
資源環境與區域規劃實驗室[41] | ||
粵港澳大灣區法制研究院[42] | ||
市級 | 廣州市人文歷史基地 | |
廣州市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基地 | ||
廣州市廉政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 ||
廣州市“十三行”重點研究基地 | ||
廣州市嶺南藝術重點研究基地 | ||
廣州市穗臺科技交流合作服務中心 | ||
廣州大學中國政務研究基地[43-44] |
廣州大學研究中心 | ||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中心 | 廣州大學公法研究中心 | 廣州城市民族關系研究中心 |
廣州大學心理與腦科學研究中心 | 分析測試中心 | 路順道橋工程檢測中心 |
基因功能與生物芯片研究中心 | 旅游規劃與策劃中心 | 廣州大學嶺南統計科學研究中心 |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 美國華人教授科學家學社跨學科研究中心 | 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
實驗中心、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 數學與人工智能國際交流中心 | 天體物理中心 |
廉政研究中心 | 廣州政協理論研究中心(市政協共建)[17] | 語言服務研究中心 (教育部共建)[45] |
廣州大學作物抗逆國際合作研究中心[46] | 廣州大學臺灣淡江大學工程結構災害與控制聯合研究中心 |
廣州大學研究所 | ||
計算機教育軟件研究所 | 嶺南建筑研究所 | 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 |
信息與控制技術研究所 | 教育科學研究所 | 聲像與燈光技術研究所 |
工程材料研究所 | 社會心理學研究所 | 現代凝聚態物理研究所 |
工程力學研究所 | 工商管理研究所 | 固體物理與材料研究所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房地產研究所 | 國土與城鎮規劃研究所 |
結構工程研究所 | 策劃研究所 | 自然災害與防治工程研究所 |
語言學研究所 | 公共輿論研究所 | 建筑環境與設備研究所 |
新聞傳播研究所 | 現代管理研究所 | 環境科學研究所 |
嶺南歷史文化研究所 |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 | 生物工程研究所 |
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 | 比較文化研究所 | 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
工業工程與設備工程研究所 | 藝術研究所 | 現代化學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數學研究所 | 工業設計研究所 | 華南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
建筑科學研究院 | 古籍整理研究所 | 兒童文學研究所 |
防災減災研究所 | 能源與催化研究所 | 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所 |
廣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 陶瓷藝術研究所[47] |
廣州大學研究院 | |
廣州大學建筑科學研究院 | 廣州大學城市文化研究院 |
廣州大學建筑節能研究院 | 廣州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 |
廣州大學廣州國際金融研究院 | 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48] |
廣州大學臺灣研究院[49] |
廣州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4月,學校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2016年2項,2017年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3項(2015年2項,2016年1項)、國家自然基金專項基金項目2項(2015年1項,2016年1項)、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課題1項(2015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4項(2016年2項,2017年2項)、863計劃課題1項(2015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4項(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7項(2015年2項,2016年3項,2017年2項)。[35]
2017年,學校首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立項總預算6077萬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80項,全國排名115名,較去年上升89位;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27項,全國排名49位,省內高校排名第3位;獲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立項29項,全國排名第6位,省內高校排名第2位;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項目立項19項,在全省各申報單位中位列第一;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學科共建項目立項18項,在全省各申報單位中位列第一。[35]
截至2018年4月,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項,廣東省突出貢獻獎1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項,其它各類省部級科研獎66項。[35]
2016年科技成果獲獎一覽表 | |||
獲獎人 | 獲獎項目 | 等級 | 級別 |
譚 平 | 廣州塔工程關鍵技術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級 |
張季超 | 城市高密集區大規模地下空間建造關鍵技術及其集成示范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級 |
劉愛榮 | 拱結構穩定性及優化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省部級 |
張季超 | 新型綠色工業化裝配整體式住宅關鍵技術的創新與實踐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省部級 |
郭康賢 | 微納量子結構元激發及其非線性光學特性 | 科技進步三等獎 | 省部級 |
吳毅 | 廣東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生物學研究及應用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省部級 |
劉愛榮 | 拱結構穩定性與優化設計方法的研究及實踐 | 科技進步一等獎 | 市級[50] |
廣州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廣州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達到814.35萬冊,其中紙質資源309.04萬冊,電子資源505.31萬冊,中文報刊2705種,外文、港臺報刊207種。有光盤近3萬張,聲像資料7000多件,中文數據庫57個,外文數據庫54個。sci、ei、pqdt、elsevier、springer、wiley、ebsco、sage 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及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等知名中外文綜合類數據庫均已收錄。電子圖書101萬種,中文電子期刊1萬種,外文電子期刊約2萬種。[51]
學術期刊
《廣州大學學報》有社會科學版(月刊)和自然科學版(雙月刊)兩個期刊。2005年自然科學版成為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收錄刊源。[52]
2011年10月,《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成功晉升“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重點欄目“廉政論壇”,繼2010年榮獲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之后,又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52]
廣州大學文化傳統
廣州大學學校標識
?;?/p>
學?;罩臼怯伞癵u”與“羊”字以及英文guangzhou univer
?;?2
sity組合而成的圖案?!癵u”為guangzhou university的縮寫;“羊”代表廣州?!癵u”與“羊”字組合,構成火炬與紅棉花開的形狀。[5]
校旗
學校校旗為中間印有“廣州大學”字樣、左上方印有學?;罩镜陌咨L方形旗幟。[5]
廣州大學精神文化
校訓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廣州大學 校訓
“[53]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安边€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昂V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昂V”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每年的7月11日。[5]
校歌
《廣州大學校歌》
云山珠水,羊城堂皇, 廣州大學,在此一方。 傳承五校薪火,崛起谷圍島上, 崇德崇實崇真,自信自主自強。 啊,百舸爭流,我們奮楫直上! 莘莘學子,走向五洲大洋。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 追求卓越,共創輝煌![54] |
校歌 |
廣州大學學校領導
廣州大學現任領導
廣州大學現任領導 | ||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屈哨兵 | |
校長 | 魏明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張強 | |
副校長 | 于欣偉 | |
副校長 | 傅繼陽 | |
副校長 | 周云 | |
副校長 | 孫延明 | |
副校長 | 張其學 | |
副校長 | 郭興蓬 | |
副校長 | 吳開俊 | |
參考資料[55-57] |
廣州大學歷任領導
廣州大學歷任校領導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庾建設 | 校黨委書記 | 2014.2—2016.9 |
庾建設 | 校 長 | 2004.1—2014.1 |
鄒采榮 | 校 長 | 2014.2—2016.9 |
易佐永 | 校黨委書記 | 2007.8—2014.1 |
陳萬鵬 | 校黨委書記 | 2000.7—2007.8 |
林維明 | 校 長 | 2000.7—2003.12 |
原合并院校歷任校領導
原廣州教育學院
(師專)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備注 |
鄧景孟 | 黨支部書記 | 1956.9—1958.8 | 1972.9—1983.9革委會主任、副院長 | |
陳聯新 | 黨支部書記 | 1960.2—1961.8 | 1956.4—1968.4副院長 | |
陳 超 | 黨支部書記 | 1961.8—1965.8 | 1961.8—1966.2副院長 | |
張海鰲 | 黨支部書記 | 1966.2—1978.8 | 書記、院長、副主任 | |
孔慶余 | 黨委書記(教育局副局長兼) | 1978.10—1981.4 | ||
沈吾華(女) | 黨委書記 | 1973.5—1978.10
1981.4—1983.8 |
||
虞肯堂 | 黨委書記 | 1983.8—1991.1 | ||
葉紹方 | 黨委書記 | 1991.1—1995.11 | ||
許慈榮 | 黨委書記 | 1995.11—2000.7 | ||
馬冰山 | 院長 | 1953.9—1954.4 | ||
梁 煦 | 院長 | 1954.4—1956.10 | ||
張其光 | 院長 | 1958.9—1962.2 | ||
張海鰲 | 院長 | 1966.2—1968.4 | ||
鄭 淳 | 院長 | 1981—1983.6 | ||
李龍啟 | 院長 | 1985—1994.2 | ||
許慈榮 | 院長 | 1993.5—2000.7 | ||
原廣州師范學院 | 趙武成 | 黨委書記 | 1958.10—1959.11 | |
何 明(女) | 黨委書記 | 1959.11—1961.8 | ||
龍世雄 | 黨委書記 | 1961.8—1964.5 | ||
董景新 | 黨委副書記 | 1980.4—1984.2 | 主持全面工作 | |
孔慶余 | 黨委副書記 | 1984.2—1984.9 | 主持全面工作 | |
鐘杜非(女) | 黨委書記 | 1984.9—1987.7 | ||
蔣超文 | 黨委書記 | 1987.8—1993.7 | ||
陳運森 | 黨委書記 | 1993.7—2000.7 | ||
趙武成 | 院長 | 1959.2—1959.11 | ||
龍世雄 | 院長 | 1961.9—1964.5 | 廣師與廣東師范合并期間,1965.4撤消廣師 | |
陳一百 | 院長 | 1982.7—1984.2 | 1978.12廣州師院復辦 | |
蔡 貴 | 院長 | 1984.2—1987.7 | ||
李燮均 | 院長 | 1987.7—1993.8 | ||
張國楊 | 院長 | 1993.8—2000.7 | ||
原廣州大學 | 范 樸 | 黨支部、黨總支書記 | 1983.10—1986.5 | 1984.11成立黨總支部 |
楊作新 | 黨委代書記、書記 | 1987.3—2000.7 | ||
葉選平 | 校長(廣州市市長兼) | 1983.9—1985.1 | ||
吳紫彥 | 校長(兼) | 1985.1—1986.3 | ||
張士勛 | 校長 | 1986.3—2000.7 | ||
原華南建設學院
(西院) |
劉盛志 | 黨委書記 | 1992.9—1996.9 | |
許育民 | 黨委書記 | 1996.9—2000.7 | 1992.9—2000.7任常務副院長 | |
戴治國 | 院長(廣州市常務副市長兼) | 1992.9—2000.7 |
[58]
廣州大學校區建設
。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廣州大學|畢業證|樣本及介紹》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28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