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合校十多年來,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19年,學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57位。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系)以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有123個本科專業。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5個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10個一流建設學科。57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46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42個博士后流動站。
武漢大學歷任校長
當時校名 |
職務名稱 |
姓名 |
任期 |
自強學堂 |
創辦人 |
張之洞 |
1890年 |
總辦 |
蔡錫勇 |
1893年--1897年 |
|
總辦 |
張斯枸 |
1897年冬--1899年5月 |
|
提調 |
錢 恂 |
1893年--1898年9月 |
|
提調 |
汪鳳瀛 |
1898年--1899年4月 |
|
提調 |
程頌萬 |
1899年4月--1902年10月 |
|
方言學堂 |
提調 |
程頌萬 |
1902年10月--1905年春 |
監督 |
馨 齡 |
1905年春--1911年 |
|
監督 |
曾廣熔 |
1905年春--1911年 |
|
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 |
校長 |
賀孝齊 |
1913年7月--1914年11月 |
校長 |
張 渲 |
1914年11月--1919年9月 |
|
校長 |
談錫恩 |
1919年9月--1922年1月 |
|
校長 |
張繼煦 |
1922年6月--1923年8月 |
|
國立武昌師范大學 |
校長 |
張繼煦 |
1923年9月--1924年9月 |
國立武昌大學 |
校長 |
石 瑛 |
1924年12月--1925年12月 |
校長(代) |
張 廷 |
1926年2月--1926年5月 |
|
校務維持會主任 |
李漢俊 |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
|
校務維持會主任 |
黃 侃 |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
|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
校務委員會主任 |
徐 謙 |
1927年2月--1927年12月 |
國立武漢大學 |
校長(代) |
劉樹杞 |
1928年7月--1929年春 |
建筑籌備委員長 |
李四光 |
1928年7月--1938年4月 |
|
校長 |
王世杰 |
1929年2月--1933年4月 |
|
校長 |
王星拱 |
1933年5月--1945年6月 |
|
校長 |
周鯁生 |
1945年7月--1949年8月 |
|
武漢大學 |
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
鄔保良 |
1949年8月--1952年11月 |
校長 |
李 達 |
1952年11月--1966年8月 |
|
校長 |
莊 果 |
1980年6月--1981年6月 |
|
校長 |
劉道玉 |
1981年7月--1988年4月 |
|
校長 |
齊民友 |
1988年4月--1992年10月 |
|
校長 |
陶德麟 |
1992年10月--1996年10月 |
|
校長 |
侯杰昌 |
1996年10月--2003年7月 |
|
校長 |
劉經南 |
2003年7月--2008年11月 |
|
校長 |
顧海良 |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 |
|
校長 | 李曉紅 | 2010年12月--2016年11月 | |
校長 |
竇賢康 |
2016年12月--至今 |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武漢大學畢業證樣本》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30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