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加強疫情期間學生心理疏導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院。學院前身為1982年建校的北京市政法干部學校,1985年更名為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1993年、2000年原北京市法律業余大學、北京市司法學校先后并入。2003年8月,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與第三人民警察學校合并組建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現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適應首都經濟社會和政法事業發展需要,大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努力建設特色鮮明、質量領先、聲譽良好的高水平政法高等職業院校。
5月以來,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進入“膠著”狀態,針對疫情新形勢、新情況,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啟動疫情防控封控管理,這也意味著,全體學生將會繼續居家網課,長時間的居家學習,難免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學院第一時間把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心理疏導納入疫情防控的整體部署,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通過思想政治引領、心理健康排查、解決實際困難和心理疏導等方式,確保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身心健康。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學生的心理“防護”和建設同樣是防控工作的重點。為緩解和疏導疫情居家網課給學生心理造成的壓力和影響,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積極開展特色心理服務工作,切實幫助學生調整好心理狀態,以更加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一切挑戰。
“沒想到疫情居家期間我給樹洞的信這么快就有了回復,謝謝老師的開導,我現在心情好多了?!边@是應用法律學院的王娟(化名)同學給老師的反饋。 4月8日,北京政法職業學院開通線上心理樹洞,旨在與居家學習的學生保持互動,依托心理樹洞及時協助學生解決自身面臨的人際關系、情感問題、學業壓力和求職就業焦慮等相關心理問題。線上心理樹洞始終保持快速反應,有熱情、有溫度、有方法,及時幫助學生度過心理波動期。截止到目前,樹洞共收到185封來信,其中需要樹洞回應的有61封,樹洞回復率為100%,并與部分有需要的同學繼續保持溝通,經過對學生的后期追蹤與回訪,大部分學生的問題在學習生活中得以改善。
除了線上心理樹洞,學院還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既有北京市的“陽光心理大講堂——全市高校同上一堂課”四個專題的講座活動,也有學院自身的特色活動如:心理知識競賽、心理漫畫活動以及心理電影賞析征文活動等,所有活動都依托線上形式開展,通過郵箱、問卷星等平臺參與。這些活動既傳播和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識,也引導學生在疫情防控特殊期間以及畢業季重要時期正確認識逆境與挫折,及時調整負面情緒,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主動應對當下的學習和生活。目前該活動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高漲。
學院在發動內力的同時,還巧借外力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5月16日,學院依托心云心理健康信息管理平臺,采用16PF與SCL-90兩個量表對全體學生進行線上心理普查,針對問題學生進行早期診斷和危機干預,從而實現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與此同時,學院還在學生中積極推廣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和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體檢與心理援助服務平臺(“暖翼”微信小程序),利用這兩種社會性的心理支持服務為學院學生提供更多形式和更多內容的心理服務。
4月,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致全體同學的一封信》在學子之間迅速傳開,這是學院發給全體同學的一封倡議書,收到書信后,不少同學表示:“這封信來的正是時候,里面描述的內容太貼合我現在的狀態了?!奔埗糖殚L,信里飽含著學院領導和老師對學生濃濃的關心和關愛。
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和指導,疫情期間,老師和學生彼此無法見面,只能隔空對話,這讓學生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對于學院的輔導員們來說,學生在哪里,輔導員的工作戰場就在哪里,微信、QQ、釘釘、騰訊課堂、視頻會議成了輔導員們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心理健康和情感交流的得力工具。
劉霞(化名)是北京政法職業學院行政執法專業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此前她進入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實習過程中因視力殘疾問題,她看不清電腦屏幕中的光標,導致部分工作無法開展。得知這一情況后,輔導員老師與學生共同想辦法,經過多次嘗試,輔導員老師將電腦屏幕中的光標顏色改為黑色,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看不清電腦光標這一問題,可由于工作效率還不能達到律所要求,實習結束后劉霞被退回。后經學院推薦,劉霞到東城分局拘留所實習,實習過程中,因視力因素,無法很好的完成視頻巡查工作,實習兩周后又被退回。前兩次的實習被退回,導致劉霞心理波動較大,就業信心有所下降,開始產生自卑心理。感受到劉霞的心理變化后,輔導員和她進行了詳細溝通和耐心開導,引導她首先能夠正視自己的視力問題,在求職中,主動說出自己的特殊情況,并且積極調整就業方向,集中精力尋找對視力要求不高的就業崗位。通過學院領導、輔導員和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劉霞現在已與北新橋派出所簽訂就業協議,待拿到畢業證后,就可以辦理正式入職手續。如今回憶這段經歷,劉霞感慨地說:“畢業和視力的雙重壓力外加疫情反復,使我的情緒一度非常焦慮,通過輔導員老師的開導,我了解到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轉換就業崗位,感謝老師的幫助,現在我信心滿滿,靜待疫情過后的晴空萬里!”
新冠肺炎疫情給學院的教學工作產生了多重影響,如何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將教學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學院領導關注的重點問題。
學生群體思想活躍,疫情期間更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結合學生特點和疫情形勢,通過疫情中的真人真事、感人事跡和實際效果,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效果,激發學生愛國情與報國志。疫情雖是一場災難,但是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卻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鮮活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大課,如果能抓住這一特殊的教學機會,讓疫情防控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奮斗精神和心系天下的家國情懷,便可將疫情防控與教學育人有機結合在一起,被動變為主動。
有了這一思路,學院積極創新工作方法,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講授疫情防控“線上思政課”,用防疫一線工作者的動人故事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奉獻精神,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抗“疫”精神和個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并相繼推出“青春社區第一線”志愿者發動活動、“使命在肩,抗疫有我”志愿者故事征集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在一起”線上升旗儀式等,鼓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并對已在社區備案的學生給予防護提示、安全提醒和關懷鼓勵。
5月18日,《北京日報》APP以“李書慧:太有愛!防護服上繪‘新妝’”為題,宣傳報道了我院安防科技學院學生李書慧在社區核酸檢測點參加防疫志愿服務的先進事跡,面對媒體的宣傳報道,李書慧說,“感謝學校對我的全面培養,我一直在積極響應學校參加社區志愿服務的號召。通過志愿服務,我接觸到了很多正能量的人和事,使得原本性格內向的我,打開了自己的心,體會到了做志愿者的快樂。在志愿服務中,我累并快樂著,快樂并成長著?!?/p>
榜樣是看得見的力量,身邊的榜樣更能激發同學們的抗“疫”斗志和信心。李書慧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學院APP隨后以“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學子李書慧:你支援抗疫的樣子真美!”為題,將李書慧的事跡在師生間進行宣傳報道,積極為學生們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示范帶頭作用。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報名參加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協助社區完成人員排查、體溫檢測、核酸檢測服務等工作,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疫情防控的志愿活動中體會到參與的成就、自身的價值和責任與擔當。
上一篇: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展示 | 下一篇: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展示 |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展示》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33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