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證樣本圖由教育部統一印制,華中科技大學歷屆畢業證樣本由高中生受益網搜集整理發布,樣本圖片有多處防偽標識。如需查看模板請點擊大學畢業證樣本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學校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四大工學院之一的華中工學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歷經傳承與發展,2000年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并成立。[1]華中科技大學(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湖北省20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是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七校聯合辦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成員,是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共建醫學院的十所院校之一,是擁有國家大科學中心的四所大學之一,是與清華大學一同被美國制造工程師協會(sme)授予“大學領先獎”的兩所中國大學之一,入選《nature》評出的“中國十大科研機構”,被稱作“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占地7000余畝;設有45個學院,99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3400余人,教師中有院士17人;有20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有8所附屬三級甲等醫院。[2-3]。創辦時間
1952年
屬性
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七校聯合辦學|教育部直屬高校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類別
公立大學
知名校友
周濟、蔣向前、貝時璋、沈其震、裘法祖、吳孟超、陳剛、李娜、汪潮涌、林少宮、張小龍等。。1995年,全國高校研究生院綜合評估,名列第9,受到國家教委表彰。
華中科技大學(2張)
1995年,順利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
1996年,通過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價,被評為優秀。
1996年2月,首批獲準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共10所)。
1997年,第一個在全國高校中創辦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1997年,《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顯示,學校在中國大學工科排名中居第5位,在自然科學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9位,在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8位。
1998年、1999年,《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兩次公布中國高校排行榜,學校均名列第7。
1999年,因在cims方面的突出成就,學校榮膺1999年度國際制造工程師協會(sme)頒發的“大學領先獎”(成為繼1994年清華大學獲獎后中國高校第二次獲得該獎)。
同濟醫科大學
同濟醫科大學,原直屬國家衛生部,前身為德國醫師埃里?!毬〔┦坑?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
同濟大學醫學院遷武漢后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1893年,德國海軍艦醫埃里?!毬〉缴虾?,建立德醫公會。
1900年,寶隆創辦同濟醫院,醫師大多來自德醫公會。
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
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
1912年,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設醫、工和德文三科。
1917年4月23日起,改名為同濟醫工學校,轉由華人董事會接辦,直屬北洋政府教育部領導。
1917年12月,更名為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1924年5月20日,改名為同濟醫工大學,含醫科和工科。
1927年8月,學校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原醫、工兩科分別更名為醫學院、工學院。
1937年,先后增設了文、理、法等學院,成為一所綜合性國立大學。
原同濟醫科大學
1949年6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同濟大學。
1950年1月27日起,學校劃歸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主管。
1950年2月起,為了支援湘、鄂、粵、桂、豫、贛六?。ㄖ心蠀^)醫療衛生事業,同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同濟醫院內遷武漢,劃歸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主管;1950年10月,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并,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1955年6月,漢口協和醫院劃歸中南同濟醫學院作為附屬醫院。
1955年8月,更名為武漢醫學院;“文革”后直屬國家衛生部領導。
1981年11月,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8]
1985年7月,武漢醫學院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原直屬國家建設部,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898年,湖北工藝學堂創建。
1907年,更名為湖北中等工業學堂。
1913年,更名為湖北省甲等工業學校。
1922年,更名為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
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1926年,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科中學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學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學。
19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學(漢陽工科分校及初中部)改建為湖北省立第三中學。
19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學(原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部分)更名為湖北省立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49年,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業學校、湖北省女子職業學校組建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
1949年,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原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部分)改建為武昌高級工業學校。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一分為五,在歷經中南建筑工程學校、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學校、武漢建筑工程??茖W校等階段之后,土木建筑科的部分在1960年成立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當時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城市建設專業的高等學校。[9-10]
1961年,中南給排水設計院??茖W校給排水專業師生并入。
1964年,改為建筑工程部武漢建筑工程學校
1971年,與同屬建工部的原北京建筑工業學院合并成立湖北建筑工業學院。
1978年,更名為武漢建筑材料工業學院。
1981年,國務院批準恢復和重建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1997年,建設部與武漢市共建學校。
華中科技大學合并發展
2000年5月26日,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與華中理工大學合并,科技部干部管理學院(武漢科技職工大學)并入華中理工大學,共同組建華中科技大學。[7]
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首批獲準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11]
2006年,首批入選國家”111計劃“。
2007年,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2010年,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12]
2011年,獲評“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13-14]
2012年,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湖北省2011計劃”。[15-17]
2013年,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
2015年,學校成立湖北地區首個航空航天學院。[18]
2017年1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10月,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的2018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第九。[19-21]
2018年3月,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1月,入選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2-23]
2018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等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聯合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4]
華中科技大學辦學規模
華中科技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2]
人文與社會科學 | 經濟學院 | 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學院 | 法學院 |
人文學院 |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
社會學院 | 國學研究院 | 教育科學研究院 | 歷史研究所 | |
自然科學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物理學院 | 化學與化工學院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工程科學與信息科學 |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電氣與電子
工程學院 |
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自動化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
水電與數字化工程學院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軟件學院 |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 | 航空航天學院 | ||
同濟醫學院 | 基礎醫學院 | 公共衛生學院 | 醫藥衛生與管理學院 | 藥學院 |
護理學院 | 法醫學系 | 計劃生育研究所 | 第一臨床學院 (附屬協和醫院)[24] | |
第二臨床學院(附屬同濟醫院)[25] | 第三臨床學院(附屬梨園醫院)[26] | 第四臨床學院(附屬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27] | 第五臨床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院)[28] | |
第六臨床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29] | 第七臨床學院(附屬湖北腫瘤醫院)[30] | 第八臨床學院(附屬武漢普愛醫院)[31] | 第九臨床學院(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32] | |
轉化醫學研究院[33] | ||||
其他直屬 | 啟明學院 | 體育部 | 國際教育學院 | 大學生藝術團 |
圖書館 | 檔案館 | 校醫院 |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 |
網絡與計算中心 | 校史研究室 | |||
國際化辦學 | 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 | 工程科學學院(國際化示范學院) | 武漢國際微電子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師資力量
華中科技大學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擁有專任教師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師中有全職院士17人,雙聘院士1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9人、長江學者青年項目1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9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4人,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青年科學家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9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2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0人;獲批有1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其中,人文社會學科領域學術名師有:教育家朱九思、楊叔子;經濟學家張培剛;哲學家涂又光、鄧曉芒;高等教育專家劉獻君;中青年法學家易繼明;社會學專家賀雪峰、吳毅;新聞傳播學專家吳廷俊、張昆。[34-35]
兩院院士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楊叔子、熊有倫程時杰羅俊丁漢陳孝平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崔昆、潘垣、張勇傳、周 濟、樊明武、李培根、段正澄、李元元、李德群、丁烈云、馬 丁 | |||
雙聘院士 | 中科院院士 | 沈緒榜、姚建銓、葉朝輝、孫漢董、葛昌純、劉以訓 | ||
工程院院士 | 侯云德、趙梓森、吳中如、王正國、周宏灝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院系 | 年份 | |
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吳昌林 | 機械學院 | 2007 | |
外科學教學團隊 | 陳孝平 | 第二臨床學院 | ||
電工電子教學團隊 | 嚴國萍 | 電氣學院 | ||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 陳傳堯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2008 | |
醫學免疫學教學團隊 | 沈關心 | 基礎醫學院 | ||
計算機系列課程教學創新團隊 | 歐陽星明 | 計算機學院 | ||
機械學科測控課程群教學團隊 | 楊叔子 |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 2009 | |
材料加工工程教學團隊 | 李德群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
病理生理學教學團隊 | 王建枝 | 基礎醫學院 | ||
基礎物理課程教學團隊 | 熊永紅 | 物理學院 | 2010[36] | |
電機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陳喬夫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
生物技術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 余龍江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9月30日,學校擁有22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7];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湖北省重點學科34個。[38]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
機械工程 | 光學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電氣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39]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
西方經濟學 | 高等教育學 | 生物物理學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水利水電工程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內科學(心血管?。?/td> | 內科學(血液?。?/td> |
內科學(呼吸系?。?/td> | 外科學(普外) | 外科學(泌尿外) |
婦產科學 | 麻醉學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39]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內科學(傳染?。?/td>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藥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39] |
湖北省重點學科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理論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社會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物理學 | 化學 | 設計學 |
生物學 | 力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建筑學 |
城鄉規劃學 | 土木工程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基礎醫學 | 哲學 |
藥學 | 法學 | 教育學 |
新聞傳播學 | 數學 | 臨床醫學 |
水利工程 | 軟件工程 | 公共管理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中西醫結合 |
工商管理[39]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40]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41]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
胡錦濤考察華中科技大學[42]
學、新聞傳播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風景園林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43-44]
博士后流動站:
哲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45]
華中科技大學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4月,學校建有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
培養基地、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機械基礎、電工基礎)、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科學)、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及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此外學校還建有6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國家實踐教育中心,擁有26個國家特色專業、49門國家精品課程,累計獲得17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 機械實驗教學中心 |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 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實踐教育中心 |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機械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材料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西電集團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電氣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6] | 能源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華燦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光電信息學院 |
教學成果
截至2014年,學校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9門,省級精品課程50門。[47]
國家級精品課程 | ||||||
計算方法 | 天然藥物化學 |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 人力資源管理 | 臨床輸血檢驗 |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 藥理學 |
婦產科學 | 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光纖通信技術 | 基礎物理學 |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 外國新聞傳播史 | 英漢互譯 |
人文社會科學哲學 | 生產運作管理 | 環境衛生學 | 大學英語 | 大學物理實驗 | 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發酵工程 |
能源動力裝置基礎 | 通信電子線路 | 光纖光學 | 電氣工程基礎 | 內燃機原理 | 兒科學 | 電力電子學 |
疲勞與斷裂 | 操作系統 | 計量經濟學 | 電機學 | 工程力學 | 工程傳熱學 | 內科學 |
外科學 |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 電子線路設計與測試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耳鼻咽喉科學 | 人體寄生蟲學 | 病理生理學 |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 | 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電子技術基礎 | 醫學免疫學 | 機械設計 | 生物化學 | 材料加工工程 |
省級精品課程 | ||||||
計算方法 | 會計學原理 | 道路工程 | 中國語文 | 臨床輸血檢驗 |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 藥理學 |
外國新聞傳播史 | 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光纖通信技術 | 基礎物理學 | 稅收籌劃 | 新聞評論 | 英漢互譯 |
國際貿易 | 設計素描 | c語言程序設計 | 大學英語 | 大學物理實驗 | 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法醫毒理學 |
能源動力裝置基礎 | 通信電子線路 | 大學英語聽說 | 電氣工程基礎 | 內燃機原理 | 兒科學 | 電視專題與專欄 |
古代漢語 | 生理學 | 數學分析 | 電機學 | 工程力學 | 工程傳熱學 | 微電子器件與ic設計 |
ic設計課程基礎 |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 電子線路設計與測試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混凝土結構 | 人體寄生蟲學 | 病理生理學 |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 | 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電子技術基礎 | 醫學免疫學 | 機械設計 | 生物化學 | 材料加工工程 |
華中科技大學資源產業
華中科技大學綜合辦學實力和整體水平居全國重點大學前列,擁有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華
習近平視察華中科技大學
中地區網絡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武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以及大量裝備先進的教學科研用現代化實驗室。學校的學術交流中心、體育場館、游泳池、學生活動中心、服務中心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所有學生食堂均被評為湖北省高?!皹藴驶程谩?;此外,學校還擁有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圖書館三座,三家裝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三甲附屬醫院(其中,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是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型醫院)和一家出版社。[48]
控股企業 | ||||||
企業名稱 | ||||||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 | ||||||
武漢天喻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武漢華工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 | ||||||
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 ||||||
武漢華工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責任公司 | ||||||
武漢同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醫院
截至2017年2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擁有9所直屬附屬醫院。
醫院名稱 | 級別 | 主管單位 |
附屬協和醫院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同濟醫院) | ||
附屬梨園醫院 | ||
附屬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49]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武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附屬武漢中心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50] | ||
附屬湖北腫瘤醫院(湖北省腫瘤醫院)[51] | ??祁惾壖椎?/td> | 湖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附屬武漢普愛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52]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武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53] | ??祁惾壖椎?/td> |
華中科技大學學術科研
華中科技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建設有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以及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還擁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專業實驗室及一批省部級研究基地[54];有國際合作科研基地25個[55],國際科研中心一個[55]。
國家級科研機構 | |
名稱 | 管理部門 |
國家研究中心 |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54] | 科技部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
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 | 國家發改委 |
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
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改委 |
制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國家企業信息化(cad)應用支撐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 | 科技部 |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專業實驗室 | |
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 | 外存儲系統國家專業實驗室 |
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 |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 | "985工程"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 |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
(111計劃) | 光電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分子生物物理創新引智基地 | |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對策研究創新引智基地 | |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1個 | 華中科技大學 |
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8個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56] |
武漢引力與固體潮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臺 | |
武漢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臺 | |
國家能源煤炭清潔低碳發電技術研發(實驗)中心 |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
國家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基地 | |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武漢研究基地) |
省部級科研機構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7] | |
圖像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脈沖強磁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計算機外存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智能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神經退行性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腫瘤侵襲與轉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基本物理量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靶向治療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其他部級重點實驗室 | |
環境與健康環境保護部重點實驗室 | 病理生理中醫藥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器官移植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骨代謝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呼吸系統疾病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針灸神經生物學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給排水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 中藥藥理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生物靶向治療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生物信息與分子成像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引力與量子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神經系統重大疾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生物無機化學與藥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材料化學與服役失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數字流域科學與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分子影像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控制結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智能互聯網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船舶和海洋水動力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腫瘤侵襲轉移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天然產物化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工程結構分析與安全評定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電力安全與高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藥物靶點研究與藥效學評價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食品營養與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敏感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數據存儲系統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電力安全與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新型電機與特種電磁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能源動力裝置節能減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制造技術國際標準研究中心 | 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 |
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 |
電子信息產業智能網絡信息融合技術創新基地 | 生物醫藥產業中藥新藥關鍵技術創新基地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
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 | 媒介技術與傳播發展研究中心 |
現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院校發展研究中心 | 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 |
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 農村健康服務研究中心 |
國際科研中心 | 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58] |
駐外研究院 | ||
深圳研究院[59] | 溫州研究院 | 蘇州研究院 |
佛山研究院 | 東莞研究院 | 無錫研究院 |
華中科技大學學術成果
2010年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列全國高校第一;2011年獲4項,列全國高校第五。2012年該校全年科研到賬經費17.38億元;獲國家科技獎5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565項,總經費達3.51億元,其中重點項目6項,創歷史新高;重大專項新增立項課題26項,到賬經費近2億元。
發表學術論文 | 7356篇 |
2012年主要檢索收錄科技論文 | |
sci | 2468篇 |
ei | 1626篇 |
cpci-s(原istp) | 542篇 |
medline | 1181篇 |
出版專著 | 229部 |
專利申請及授權情況 | |
當年申請專利 | 1018 |
當年獲得授權專利 | 478項 |
其中:發明專利 | 364項 |
實用新型專利 | 108項 |
外觀設計專利 | 6項 |
累計獲得授權專利 | 3428項 |
重大科研成果(部分) | ||||
獲獎
年份 |
獎種名稱 | 項目名稱 | 項目
負責人 |
所在單位 |
2005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
our-qgd型立體定向伽瑪射線全身治療系統(全身伽瑪刀) | 段正澄 | 機械學院 |
*三維超聲成像的方法學和臨床應用研究② | 王新房 | 協和醫院 | ||
2006 | 數字軌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 | 丁烈云 | 土木學院 | |
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研究及推廣 | 張 旭 | 同濟醫院 | ||
2007 | 材料成形過程模擬技術及其應用 | 李德群 | 材料學院 | |
*腦出血后腦損傷機制的研究與臨床治療新策略的應用② | 張蘇明 | 同濟醫院 | ||
*雙層橋面無隔板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橋創新技術⑤ | 土木學院 | |||
2008 | 高性能發動機曲軸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術與系列成套設備 | 段正澄 | 機械學院 | |
中國教育科研網格 | 金 海 | 計算機院 | ||
2009 | 微器件光學及其相關現象的研究 | 吳 穎 | 光電實驗室 | |
跨區域大型電網繼電保護整定計算自動化系統 | 段獻忠 | 電氣學院 | ||
*創傷感染流行病學特征、易患機制與診治措施② | 白祥軍 | 同濟醫院 | ||
*遙感測圖業務平臺研制及重大工程應用④ | 田金文 | 圖像所 | ||
20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布立頓·強斯(britton chance) | 光電實驗室 | |
2010 |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
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機制及其在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元變性中的作用 | 王建枝 | 基礎醫學院 |
生物功能的飛秒激光光學成像機理研究 | 駱清銘 | 光電學院 | ||
塑料的復合結構、注射成型過程與機械破壞行為的研究 | 解孝林 | 化學學院 | ||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
基于soa的無源光網絡接入擴容與距離延伸技術 | 劉德明 | 光電學院 |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
復雜水電能源系統優化運行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 周建中 | 水電學院 | |
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與應用 | 馬丁 | 同濟醫院 | ||
2011 |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
高性能低成本細晶粒無鈷金屬陶瓷制備技術 | 熊惟皓 | 材料學院 |
選擇性激光燒結成形裝備與工藝 | 史玉升 | 材料學院 |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
大批量混流生產工藝過程優化平臺及其在汽車等行業的應用 | 邵新宇 | 機械學院 | |
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及規范化治療 | 施煥中 | 協和醫院 | ||
*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應用② | 馬丁 | 同濟醫院 | ||
*環類零件精密軋制關鍵技術與裝備③ | 李志剛 | 材料學院[60] |
華中科技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學校擁有三座圖書館,館舍總面積64581平方米,館藏文獻總量為1045.98萬冊(截至2014年,電子圖書160萬冊,電子期刊達42202種),擁有577個中外文數據庫,涵蓋了理工文管醫等九大學科門類;其中數十門學科文獻達到研究級,德文醫學文獻、城市建設科學文獻收藏齊全,是館藏特色之一。[61]
學術期刊
學校主辦有各類學術期刊40余種,涵蓋文管、理工、醫學等多個領域。
一、理工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 |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水電能源科學》 | 《固體力學報(中文版)》 |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 《新建筑》 | 《應用數學》 |
二、文管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管理學報》 | 《語言研究》 |
《高等教育研究》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 |
三、醫學綜合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 《醫學分子生物學》 |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
《醫學與社會》 | 《中國社會醫學》 | 《中西醫結合研究》 |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 《醫藥導報》 |
四、臨床醫學類期刊
《現代泌尿生殖腫瘤》 | 《臨床泌尿外科》 | 《臨床心血管病》 |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臨床血液學》 | 《臨床急診》 |
《臨床消化病》 |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 | 《放射學實踐》 |
《護理學》 | 《中國康復》 | 《內科急危重癥》 |
《臨床口腔醫學》 |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 |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骨科》 | 《中國老年病》 |
華中科技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已與世界上3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關系,每年有約1600余人次的國(境)外專家學者來學校任教、合作科研和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學校為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清潔煤技術產學研聯盟中方牽頭單位,還建有中國和歐盟共同發起建設的“中歐清潔可再生能源學院”。近年來,每年有來自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的4000多名國際學生來校攻讀學位、進修、培訓或交流;每年有1500多名在校學生赴歐、美、澳等地名校交流、實習或攻讀學位。學校與美國、新西蘭、巴西等國家的大學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學院。[62-63]
華中科技大學文化傳統
?;?/p>
華中科技大學?;諡樵撔C械學院工業設計系李春富教授設計,?;沼伤{色、紅色和灰色組成。藍色是該校
?;?/p>
的基準色調,代表素雅和純潔,寓意著天、海一般廣闊的文化包容的精神,兼聽各種文化的聲音,思想具有自由性。紅色是熱火般的顏色,積極熱情,寓意對學習的熱情,積極開拓進取,不斷求實創新。[38]
校訓
華中科技大學校訓為“明德厚學、求是創新”。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義,包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的意義。語出《禮·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見《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厚學”意為崇尚知識,學問淵博。
“求是”意為追求真理,發現規律。包含“求實”的意義但不拘于“求實”,在實中求學問?!皠撔隆币鉃榕c時俱進,追求新高。義出《大學》引湯之《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4]。
華中科技大學學校領導
華中科技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邵新宇 |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李元元[5] |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丁漢初 |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馬小潔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周建波 | ||
黨委副書記 | 馬建輝 | ||
副校長 | 許曉東、陳建國、梁茜[65] | ||
總會計師 | 湛毅青[66] |
華中科技大學歷任校長
姓名 | 日期 | |
周濟 | 2000年-2001年 | |
樊明武 | 2001年-2005年 | |
李培根 | 2005年-2014年 | |
丁烈云 | 2014年-2018年[67] | |
李元元 | 2018年至今 |
華中科技大學杰出校友
院士會士 | |||||||
中科院院士 | |||||||
楊叔子 | 朱中梁 | 程時杰 | 羅俊 | 熊有倫 | 丁漢 | 吳孟超 | 吳旻 |
鄭曉靜 | 葉朝輝 | 梁伯強 | 童第周 | 貝時璋 | 沈韞芬 | 裘法祖 | 姚建銓 |
沈緒榜 | 孫漢董 | 葛昌純 | 劉以訓 | 楊簡 | 沈其震 |
工程院院士 | |||||||
周濟 | 樊明武 | 潘垣 | 張勇傳 | 李培根 | 葉聲華 | 岑可法 | 姚紹福 |
郭孔輝 | 譚建榮 | 陸道培 | 侯云德 | 周宏灝 | 段正澄 | 楊寶峰 | 羅錫文 |
崔昆 | 張滌生 | 朱建士 | 劉廣潤 | 趙梓森 | 吳中如 | 方秦漢 | 王正國 |
尤政 | 郭劍波 | 楊華勇 | 胡盛壽 | 鈕新強 |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證2002年(原版樣板)絕對好用yt》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40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