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目錄:全國新聞單位統一換發新聞記者證,統一換發全國新聞單位新聞記者證,再借調到商業局工作,**哪些單位不能更發新版記者證?本文將與您分享一些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證書封面的常識,并注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證書封面樣本。如果你能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這個網站,現在就開始吧!
1、國家新聞出版署:12月2日起統一換發記者證,明年3月31日舊版無效
一、國家新聞出版署:12月2日起統一換發記者證,明年3月31日舊版無效
11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2019年全國統一換發新聞記者證的通知》,決定從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3月31日統一換發全國新聞單位新聞記者證。換發工作全部通過中國記者網網絡系統進行。所有的換發工作都是通過中國記者網的網絡系統進行的。換發期間,舊版新聞記者證繼續有效使用。2020年3月31日以后,舊版將全部作廢。國家新聞出版署統一印制2019年版新聞記者證,不收費。
《通知》明確規定,報紙出版單位、新聞期刊出版單位、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新聞電影制片廠、14家具有新聞編輯資格的中央主要新聞網站,納入新聞記者證發放范圍,根據程序,2019年新聞編輯崗位培訓考試合格或具有新聞播音主持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新聞記者申請新版新聞記者證。更換證書后,按程序向合格的新聞編輯申請新版新聞記者證書。更換證書后,按程序向合格的新聞編輯申請新版新聞記者證書。
根據通知,不符合持證條件的非新聞編輯崗位、兼職新聞編輯、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不良行為記錄的人員不得更換新聞記者證書。長期不能正常出版、停閉、關閉的報紙出版單位,不得更換新聞記者證書;出版權轉讓、超越出版目的、新聞勒索、虛假新聞、非法申請新聞記者證書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新聞單位,視情減少,取消新聞記者證書申請資格。各新聞單位應嚴格審查申請人的資格,如實、完整、準確地填寫信息,并及時申請新聞記者證書。省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和中央新聞單位主管部門應認真履行管理職責,嚴格審查申請材料,嚴格掌握新聞記者證書的范圍,全面清理和檢查不具備更換條件的新聞單位和人員。
該通知還要求,自2019年12月起,各新聞單位應安排新版新聞記者證的公益廣告,并廣泛宣傳新版新聞記者證的風格、特點和驗證方法。
鏈接:如何識別新版新聞記者證
1.新版記者證高107mm,寬77mm。紅色封民共和國國徽和新聞記者證中英文字樣的紅色封面凹燙印。內頁共四頁,其中五年檢集中在四頁。
2.密封左下角的圓形全息標記。全息標記為銀色。擺動時,顏色隨角度變化。標記中可以看到新聞記者證字樣和五角星圖像。
三、內二、三頁全版印有長城手繪圖,圖片在自然光下觀察不可見,在紫外線下觀察清晰可見。
4.內三頁中間印有防復印可變二維碼。每個二維碼都與記者的身份信息相關,記者的身份可以通過使用智能手機掃描來驗證。二維碼下方有凹印防偽花團,花團上可見“記者證”字樣,觸摸花團,有凹凸感。
5.內三、四頁可見開窗安全線。
6.記者證流水號采用紅色雙波段號,一本一號,無重復。號碼在自然光下觀察為紅色,紫外線長波下觀察為亮紅色,紫外線短波下觀察為綠色。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賴名芳)
二、鄧兆安|珍貴的工作證
珍貴的工作證
◎鄧兆安
工作證是一個人職業能力和身份的重要標志。它承載著人們的愿景、夢想和希望,它還寫下了人生每個階段的輝煌歲月和奮斗故事?!}記
回憶起我一生中獲得的各種證書,但最難忘、最難忘的是我參加工作7年后獲得的第一份工作證書?!}記
回憶起我一生中獲得的各種證書,但最難忘、最難忘的是我參加工作7年后獲得的第一份工作證書。1985年1月1日,由掖縣(今萊州)縣委宣傳部蓋章發放。已經36年了。
這張看似普通的工作證,卻有著強烈的時代品牌。它不僅記錄了一個農民孩子入職時的起起落落,也見證了主人身份的變化。對我來說,這個小小的工作證是不尋常的。它就像一個鼓和一個號角,催促我一個接一個地踏上旅程。這無疑是我生活和事業的基石……
(一)
回到44年前的1977年12月,高考第三天突然收到縣委宣傳部的通知,讓我在即將到來的縣新聞通訊報道工作會議上發表典型講話。這一機遇的降臨,源于我對新聞寫作的熱愛和堅持。1976年在西由中學讀書時,我愛上了新聞報道,成為了學校通訊班的骨干成員。在此期間,我幾乎寫了周圍的社會企業和重點村莊。其中,《煙臺日報》發表了《西部衛生中心農村醫院》的手稿,這是我在地級媒體上的處女作。之后,它很快成為當地著名的筆桿和村民眼中的文化人。
1977年7月,高中畢業回到農村后,我先從事繁重的田間勞動,然后被大隊派到海上釣魚。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我還是擠出時間寫報道,堅持做好土記者,引起了縣委宣傳部領導的關注和信任。但我從意料的是,在我參加全縣通訊報道工作會議后的一天,一名中年男同志騎著自行車,手里拿著介紹信和招聘單,直接詢問了我的名字,找到了我的家。聽到這個好消息,老母親開始懷疑。后來,經過在公社工作的大哥的詳細了解,她得知葉縣商務局需要一名文字秘書,并被縣委宣傳部推薦。招聘同志是縣商務局下屬單位——掖縣食品加工廠干部,準備以工廠名義招聘我,然后借調到商務局工作。
這是一件令人羨慕的好事,但在當時以糧為綱的時代,跳出農門是極其困難的。因為我們有四個兄弟,三個兄弟都在外面工作當兵,大隊領導直言不諱地說:好事不能讓你們鄧家都占。拒絕在亦工亦農合同制工人招聘單上蓋章。最后,我不得不以臨時工的名義向商務局妥協。臨別時,大哥握緊我的手,反復告訴我:小弟,只有努力工作,才會有希望,你一定要把握好!”
1978年1月,正值隆冬,我一個人背著行李走進掖縣商務局大門。當時掖縣的商業系統非常繁榮,管轄著十幾家公司,員工數千人。秘書的職責不僅要為四個局領導撰寫演講材料,還要起草文件、編發簡報、總結典型情況。標準要求高,工作負荷大,對我這個新人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我一點也不害怕。經過深入學習,我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各種公文的寫作,贏得了領導的青睞和信任。在此期間,我也面臨著人生的選擇。在去商務局工作的前夕,我參加了高考的初選和體檢。后來,我沒有被錄取,所以我決定再次參加考試,但我的家人擔心,如果我不能參加考試,我就不能轉移合同。最后,雞飛蛋的收益大于損失。在強烈的勸說下,我不得不偷偷地放棄這個想法,致力于商業局的工作。每天早上,我早早起床到辦公室打掃桌椅,準備開水;領導總是不厭其煩地寫材料,反復修改拋光,反復順利通過……
“是棵好苗子!當年6月下旬,局領導帶領人事科長親自到西由公社。在得到公社黨委書記的支持后,他們一起去了我們街西頭村……大隊領導被上級部門的真誠態度軟化了,最后在招聘單上蓋上了大印。
(二)
1978年7月是我人生簡歷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我從農民臨時工的尷尬身份轉變為合同工。從這一天開始,檔案一天開始。一顆天天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衷心感謝局領導的恩情,下定決心以更飽滿的熱情做好工作,不辜負期望。
為不斷提升商業部門的良好形象,
在沒有領導要求的情況下,我主動加壓一肩雙挑,既認真扎實地做好秘書工作,又充分發揮新聞專長,及時報道系統中出現的好人好事。炎熱的夜晚,人們在樓下乘涼撲克,我光著胳膊在樓上挑燈。孫學軍一項建議省費3.5萬元做好人,算什么價格?》《樂為客戶解憂》等深受讀者喜愛的手稿被各級媒體采用。我寫的報紙從祖國四面八方寄來,散發著油墨的芬芳……
隨著大量新聞報道的發布,在得到大家的贊揚和鼓勵的同時,也有人私下談論我的做生意、賺稿費等等。雖然聽后,雖然心里很委屈,但并沒有因此放棄報告工作,我想身體不怕影子歪,人們總會慢慢明白。后來,我對《掖縣多措并舉搞活生豬購銷》的經驗報告進行了深入調查,被煙臺市商務局主要領導點名表揚,并在全系統發布推廣文件。
我在商業局工作時合影(作者是第一排左二)
一石激起千層浪!因此,局里的同志們消除了過去對我的誤解,認為做好新聞報道也有利于促進業務工作的發展。各部門主動向我提供新聞線索,進一步激發了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做好新聞報道的熱情。之后,我開闊了視野,一批主題鮮明、生動活潑的稿件——《莊稼人的新追求》被《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等選中。為此,許多媒體積極發展我為特別記者和記者,《大眾日報》、《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煙臺日報》等媒體也選擇我為優秀記者。這時,一家省級媒體也把橄欖枝扔給了我,但當老板得知我的身份時,他不幸地搖了搖頭……
亦工亦農合同工,在上個世紀70年代較為普遍,即:人在外工作,戶口在農村,用工資收入換取農業口糧。這時,一家省級媒體也把橄欖枝扔給了我,但當老板得知我的身份時,他不幸地搖了搖頭……
20世紀70年代,人們在外面工作,戶口在農村,用工資和收入換取農業口糧更為普遍。這種就業形式隨時可能被解雇(自1992年以來已改為城市合同制度),令人擔憂和恐懼。當時掖縣商務局有近20名公職人員,大部分都是干部,令人羨慕。作為唯一的農民合同工,我每個月都要去食品加工廠領工資。因此,無論他們在局里的工作表現有多好,他們都不能享受入黨、轉崗、評價的待遇,深感低人一等。幾年后,在迷茫中,我問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里?經過深思熟慮,答案很清楚:深入骨子里的黨的新聞事業崇高而神圣,已經成為不可分割、最親密的伴侶,值得一生追求和奮斗!心中的方向已經確立,業余報道的勢頭更大。
不久,新的機會來了。
1984年初春,大地吐綠,生機勃勃。我應邀在煙臺市委宣傳部召開的通訊報告工作會議上發表典型講話,主題是利用業余時間做好通訊報告,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反響。當時恰逢掖縣領導班子剛換屆,迫切需要充實新聞宣傳力量??h委主要領導得知此事后,建議宣傳部長抓緊考察候選人。得知得知自己的身份無法轉移時,我同意做商業局的工作,暫時借調我。這個決定讓商業局領導很難:一是層層借調從來沒有先例;二是得心應手,不愿意放手。后來常委部長找到局領導再做一次工作,讓他顧全大局。
最后,皇帝不負苦心人——永遠不要耽誤年輕人的未來!商業局領導一致同意放人,但要求我在離開前重新選擇接班人,并傳遞幫助一個月。
當我完成上述任務即將交接時,常委會部長單獨見面,坦言:你到部門什么時候能轉農?你只能等待機會。在做決定之前,你必須考慮一下。我深深理解領導的擔憂,堅定地說:我最喜歡的是給我一個大舞臺,一個成長的空間,永遠感謝組織的愛和關懷。
(三)
1984年7月,當我雙腳踏進縣委大院時,自豪感和光榮感油然而生。從這一刻起,我揮手告別了業余記者的艱難時光,踏上了一段向往已久的全職通訊報道的新征程過去只負責宣傳一個系統到全縣各行業。世界更廣闊,我覺得肩上的責任和使命很重……
有所作為才有地位。當時縣委宣傳部有五六個科室,二十多人,以黨員干部為主體,我仍然是唯一的編外人員。對此
,我并沒分心,也不在意,一心撲在大力宣傳改革開放的新優勢、新經驗和新典型上。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證書封皮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證書封皮樣本概述》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42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