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綦江中學位于綦江縣古劍山麓,它背靠川黔公路(210國道),面擁綦河,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半島。學校依山傍水,草碧樹翠,鳥語花香,莘莘學子在這里吮吸著現代教育的營養甘露,茁壯成長。繼重慶市市級首批重點中學授牌后,學校先后獲得“ 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德育先進單位”、“重慶市文明禮儀示范學?!?、“重慶市十佳園林式單位”、“重慶市綠化先進單位”、“成都軍區國防生源基地”、“重慶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示范學?!?、“重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重慶市科技教育特色學?!钡葮s譽稱號。
重慶市綦江中學最早叫“綦江中學堂”。清末廢科舉,興新學。光緒廿九年(1903年)《奏定中學堂章》規定:“中學堂定章各府必設一所,如能州縣皆設一所最善?!濒肴诉m逢其時,由赴日考察教育歸來的屈蓀塢(一說屈厚荃)、張華廷、田斗寅、伍濬祥等發起,得到有識之士王滸平、趙維翰等人的響應,在縣政府楊晴霄等人的支持下,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中街考棚(今古南鎮中山路小學)成立,命名為“綦江中學堂”。成立之時,特請張華廷手書“中學堂”匾額一塊懸掛于“考棚”(校址)門首,這就是綦江中學的前身,屈蓀塢為第一任校長(當時稱“堂長”)。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令蔡元培任教育總長,同年9月教育部成立,隨即頒布《普通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對清代教育進行改革,如將“學堂”改為“學?!?,“堂長”改稱“校長”。(清末學校一律稱“學堂”,如“中學堂”、“小學堂”,私立的稱私塾,管理學校的稱“堂長”或“督監”)
1966年,全校占地面積達150多畝,建筑面積近一萬平方米。課桌、黑板全部換新,圖書館、實驗室擁有價值三十多萬元的設備,高初中理化生課全部皆開設實驗。
1988年,更校名為“四川省綦江中學”,為四川省重點中學。
1997年,重慶直轄,學校隨即更名為“重慶市綦江中學”,為直轄市首批重點中學。是年學校用于電化教學和文印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共34萬余元。新設語音教室,可供外語、語文、音樂等學科上課。18個班開設了微機課,配有專職教師二人,對近百名教師進行了計算機使用方法的培訓。學校購進一臺一體化印刷機,教學資料的印刷得到解決。新圖書室和資料室,面積共2436平方米,館外綠樹成蔭,室內設施完善,光線充足,空氣清新。1995至1996年,用于購書之費用達12.8萬余元。目前藏書近五萬冊,報刊雜志120余種,凡《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所列24類書目幾乎都有。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綦江中學畢業證樣本圖》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45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