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證樣本及學校簡介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IVT)是為了滿足園區開發建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為區內外資企業服務,經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提議,于1997年1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獨墅湖新校區于2010年9月正式開學。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若水路1號。
是蘇州18所高職院校中唯一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F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江蘇省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先進學校。先后5次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辦學實力居全省前列。
20年來,學院積極借鑒新加坡、德國等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形成了以股份制、校企深度合作、國際化視野為特色的辦學風格。
完善學院法人治理結構,深化股份制,成立由政府部門、國內外著名跨國公司、國內外著名高校組成的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成員來自美國、德國、荷蘭、芬蘭、比利時、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企業董事21人,占董事會成員的70%,跨國企業董事16人,占董事的53%?!霸洪L負責制”的組成結構和運行機制在董事會的領導下,整合政府、企業和學校的資源,從政策、資金、專業等方面為學院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為優化學院發展戰略發揮建設性作用。主任在參與學院發展中發揮作用,參與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師資選拔、實訓室建設、獎學金設置、學生實習等工作環節。此外,他們還為高校教師提供參觀工程師的場所和機會,極大地促進了“企業學院”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
堅持親商理念和共贏原則,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在辦學過程中引入了新加坡公共管理領域的“親商理念”,并將其定義為“親企理念”。20年來,學院形成了多種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了博世模式——訂單培養、查米爾模式3354權利共享、三星模式3354企業大學、桐城模式3354教學工廠、飛利浦模式3354聯合實驗室、AMD模式3354客座工程師。通過這些合作,學院與1100家企業和30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建立了合作關系。校企雙方實現了目標一致、標準一致、全程合作,逐步形成了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截至目前,學院約40%的工科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80%的畢業生在外資企業就業,近80%的學生從事生產線負責人、班組長、技術員、新員工培訓師等工作。
學院堅持“三化”實踐,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規劃了“客座工程師”培訓、“全員海外項目制”培訓、“海外招聘”、“講師與工程師校企互聘”等項目,打造了一支“工程化、專業化、國際化”背景、數量和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學團隊。學院從企業一線聘請兼職教師156名,引進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157名,國家級教師1名,省級教師3名,江蘇省“333”三級人才3名,江蘇省“藍色工程”人才9名,蘇州金雞湖高技能領軍人才16名。學院還充分利用其作為蘇州市醫師協會和園區醫師協會主席單位的優勢,聘請了140多名華僑和當地醫生擔任學院的“一元教授”。他們不僅是學生了解前沿技術和企業文化的向導,也是學院教師的“導師”,有力地推動了學院師資隊伍的國際化。
學院秉承“國際職業教育理念、本土創新實踐、區域成果共享”的辦學理念,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和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合作交流,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國際化發展之路,彰顯了學院國際職業教育理念的時代氣息和不斷探索創新的活力。多年來,學院與各國的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具體合作方式有:合作辦學、國際專業文憑、國際實習、培訓、代表團訪問和舉辦國際技能競賽。
學院現有44個專業(含專業),在校學生5000余人,教職工400余人。學院擁有國家重點專業6個,省重點建設專業14個,共計20個(不重復),占學院專業總數的47.6%;省級品牌專業1個,高水平骨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占學院專業總數的17.5%。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占開設課程總數的3.03%。2011-2015學年,學院申請專利643件,其中發明專利385件,實用新型專利254件。此外,104項發明專利和133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目前所在地:家鄉大學畢業證樣本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證樣本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證樣本》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48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