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衡派骨干分子劉伯明、梅光迪、吳宓、劉一正、胡先正均為東大教授。1921年11月,東大新成立的西方文學系,其教育理念與學衡派的文化主張相一致。這個系的所有教授(梅光迪、吳宓、樓光來、李思春)都是學衡的社友,可以看作是學衡派在東大依托的學科平臺。
關于東南大學函授學院畢業證書查詢,畢業證書樣本網絡為您總結幾個問題給您分析!希望讀者認為東南大學函授畢業證查詢的詳細知識和(函授畢業證查詢官網)的討論值得一讀!
問題一.固執的少數:東南大學西方文學系與學衡派的聚散
作者丨牛力
西洋文學系是中國現代大學成立的第一個西洋文學系。該系的創建為學衡派匯聚東南大學,發展理想志向提供了重要的學科平臺。但學衡派倡導的人文主義和人格教育與東南大學注重實驗主義和實利教育的辦學方向并不矛盾。在校園主導的文化氛圍和權力格局中,學衡派實際上是少數固執的人。
在這種分歧和對立的情況下,西方文學系和英語系多年來一直在掙扎,部門之間的矛盾和人事糾紛不斷發酵,最終導致西方文學系的合并。西方文學系的裁員使學衡先后離開,加劇了學衡派與學校當局的對立,成為校內外倡導校務改進的重要力量。
東南大學學衡派聚散
學衡派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派系,其興衰與東南大學密切相關?!秾W衡》從1922年1月在南京出版,到1924年夏季雜志與吳宓北上,歷時僅兩年多,卻被認為是學衡派最具創意和影響力的全盛時期。學衡派在東南大學的因緣聚散,也因此被當時的人和后來者津津樂道。作為雜志總經理,吳宓在離寧時充滿了不情愿和憂郁。他在詩中寫道:骨肉親朋異方,別離這一天已傷心。江南不許長為客,塞北為何像故鄉。蕭條生事載書箱。依依回首臺城柳,辛苦三年遺恨長?!?/p>
在過去,學術界更注重學術平衡學校的思想水平,強調學術思想和文化主張及其代表,以及由此引發的南北爭論。至于學衡同事在東南大學的情況,由于缺乏材料,墨水很少。由于忽視了校園內外環境的影響,很難審視校園文化和權力結構中學校的聚散。
學衡派骨干分子劉伯明、梅光迪、吳宓、劉一正、胡先正均為東大教授。1921年11月,東大新成立的西方文學系,其教育理念與學衡派的文化主張相一致。這個系的所有教授(梅光迪、吳宓、樓光來、李思春)都是學衡的社友,可以看作是學衡派在東大依托的學科平臺。1924年西方文學系被裁后,梅、吳、樓、李等人風流云散,直接導致學衡派衰落。西方文學系在東大的處境是學衡同學在東大生活環境的呈現。
吳宓將西方文學系的撤退視為東南大學崩潰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直言不諱地表示,該系的撤退是校內派系斗爭的結果。尤其是西方文學系和英語系多年的新仇舊恨,當時已經成為水火之勢。但由于數據的限制和后人的隱瞞,這段痛史往往難以言說。學者對西方文學系的研究傾向于學科史研究。雖然涉及到西方文學系和英語系之間的人事矛盾和概念差異,但仍不清楚發展背景和操作過程,也不能理解西方文學系的短暫繁榮和浪費。
本文來源:2019年10月版《民國研究》第35集
西方文學系的興衰不是學科發展起伏的正常狀態,而是學校不同力量爭奪校園領域權力的產物,也是東方大學整體校園權力和文化結構的體現。為什么西方文學系率先成立?成立后面臨什么樣的情況和選擇?西洋文學系和英文系矛盾和爭執的焦點何在?學衡同人在其中發揮了什么作用,最終如何在學校層面導致系科興廢?
由于西方文學系的浪費,隨著東南大學的分散,部門糾紛,以及人員糾紛和概念沖突,過程需要從大學環境和微妙的人事背景進行深入調查,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下,了解他們面臨的機遇、困難和選擇,以及大學校園整體學習風格的方向。
起源于東南:創建西方文學系
東南大學系成立于1921年,由南京高師改造而來。東大成立前,南京師范大學設有文史、數學、物理、化學等六個專業科目(農業、商業、英語、體育、工藝、教育)。南高作為一所以培養師范學校和中學教師為宗旨的高等師范學校,五四后發生了重大變化,即以選課制度為樞紐,每門學科都增加了很多專業,有利于大學的規模。
以教英語、培養英語教師為主題,南京高師英語專業課程很少涉及文學內容。向楚、王伯員向楚、王伯勾、劉宜征等人均專攻國文,西方文學無專人。從培養中學英語教師的需要來看,沒有必要開設更多的西方文學課程。然而,隨著高等師范學校向旨在探索高級學術的大學的轉變,特別是在五四后倡導西方學術的環境中,探索和教授西方文學已成為迫切需要。1920年初,南高校長郭秉文寫信給胡適和蔣夢麟,請為文史地部介紹一位“精通中西文學者為教授”。
今年秋天,梅光迪辭去了南開英語系主任,去南高教西方文學。1920學年,他在南高開設的課程包括散文概論、今世英語、19世紀英語學等。同年,畢業于美國西北大學的哲學博士劉伯明擔任南高文部主任。他的宗旨是:培養中西學術人才……學者用西方的眼光和方法觀察和研究中國固有的知識。不泥于古,不迷于新。這一主張與高等師范培養中學教師的目標大不相同。
曾同學梅、劉二人在西北大學交友多年,志同道合。據梅光迪回憶,1920年,由于劉伯明的邀請,他轉向南高。劉在南高身居文史地部主任、校長辦公室副主任高位。梅氏是今后決定聚集同志朋友,發展理想事業的地方。
所謂理想事業,就是宣揚其人文主義主張,糾正國內新文化、新文學潮流。梅光迪之所以選擇南高作為發展志向的基地,與劉伯明在學校倡導融合中西學術的辦學興趣無關。當時,經過江謙、劉一正、王伯勾、劉伯明等多年的培育,南高文史地區逐漸形成了注重自身文化的學術傳統,這與當時北方的新文化和新文學競爭有很大不同。1917年10月,南高成立了國文研究會,以研究本國文字和文學為宗旨,柳詒徵和向楚均為該會指導員。1918年,國文研究會會員85人。
1920年10月,以國文二字界限過窄,更名為文學研究會,當年會員130余人。10月15日,文學研究會召開第一次常會,邀請梅光迪演講《文學研究方法》;第二次常會于11月2日召開,邀請劉伯明演講《文學的定義與范圍》。這些都為學衡派在南高的成長準備了合適的環境。1920年秋,梅光迪與中華書局同意編寫《學衡》雜志,認為是一個弘揚文化主張、發展學術事業的媒體平臺。1921年,梅光迪向學校推薦哈佛老友吳宓和樓光來南高任教。梅光迪在寫給吳宓的信中表示,他將提議在即將成立的東南大學增加西方文學系,以為自主發展志向的基礎。
梅光迪
東南大學成立于1921年秋季,分為文理、農、工、商、教育五科,其中文理科由文史地部、數理化部、英語專業組成。該年8月,吳宓歸國后在上海與梅光迪重逢,方知梅光迪與英文專修科主任張士一意見不合,芥蒂頗深。張聘留美學生多,授初步粗淺的英語,給予巨額工資。雖然張不干涉梅之文學課程,但梅想推薦某某,聘請文學教師,張多方阻礙,使其無法成立。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梅光迪是決多集同志,各受微薪,先在這所學校工作,勢力強大,然后建議專門設立西方文學,獨立而不隸屬于英語部。如果是自操用人行政權,專有定款,屬于我撥付,事發時不會被張君詛咒。而文學課程,就是要加廣。根據梅光迪的計劃,一個資金獨立、行政獨立的西方文學系,將是同展示抱負不可或缺的平臺?;貒?,吳宓與北京高師簽訂了合同,月薪300元。由于梅光迪的吸引,南高最終接受了月薪160元的聘約。獨立的西方文學系是吸引吳宓的重要因素。
1921年秋,東大文理科下設英語系,吳、梅兩人均為該系教授。10月25日,東大教授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二人聯名提出了《增設西洋文學系意見書》,經討論后議決通過。11月2日,東大評議會通過了增加西方文學系的提案。
11月9日,郭秉文任命梅光迪為西方文學系主任。在之前草案的《西方文學系增設意見書》中,吳、梅歷數成立西方文學系的六大利,其中之一就是系和課程必須歸屬。吳、梅指出,近年來,西方文學課程并不局限于英國文學,而是以前被列入文史地區。東大成立后,以系為學科的單位,包括國文系、英文系等。如果舊文史的地方不再是單位,西方文學課程將無所附屬,無所可歸。
梅光迪長期規劃的結果是西方文學系的建立。但在教授會和評議會成功通過的原因與當時東大文理科主任、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劉伯明的支持無關。從兩人的友誼和興趣來看,劉伯明當早就知道了這個計劃。劉伯明是11月2日主持評議會的會議主席。會上,張世義提出了西方文學系獨立后兩個系的學程和資金分配問題。劉伯明立即指出,會議首先討論了西方文學系是否應該增加,以避免節外生枝。
此后不久,生物系主任秉志援引西方文學系的例子,提議將該系分為動植物系,并在評議會上遭到抵制。秉志認為,這是由人多勢眾的文理科造成的。系的增加,是校務管理的大事,不僅體現了辦學的宗旨和定位,還涉及到具體的人事和資金。沒有劉伯明的全力支持,西方文學系能否順利成立還不得而知。因此,梅光迪認為伯明衡派中,伯明為魁。吳宓還認為,劉伯明是東南大學唯一懂文學、喜歡我們的重要人物。
西方文學系的建立為梅光迪、吳宓等人發展理想志向提供了重要的學科平臺。培養學生,控制資金,聘任教師,開設課程,將享有獨立的權利。就職東大后,吳宓多次寫信給美國朋友,促他來這里,包括在哈佛讀書的湯用彤和樓光來。1921年12月,吳宓得知湯用彤想聘請清華時,寫信給劉伯明,請湯來東大任教。他在信中說:竊意若重實利,普通人必去清華。湯君應該以此為宜,只是為了友誼和我們的志業計。尊重既決聘湯君,能否從速直接函達湯君,寄出合同正式聘用?!?/p>
1922年和1923年,唐、樓先后來到東大。梅、吳兩人在西方文學系深受學生認可。不僅高師二三年級的學生多選修這門課,1922年秋天,僅英語系就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轉學西洋文學系。1921年8月,梅光迪曾告訴吳宓,他在校園里深受所教學生的尊敬和信服,因此南京師范學校的學生很少附從‘新文化’。吳宓還認為,梅君雅自矜重,不妄談,不輕作文,所以成績雖少,外人鮮知,而親之生徒則固結而不疑。
當時“學業成績為全班之冠”的女生李今英,與梅光迪相愛,最終二人喜結伉儷。1923年5月,西方文學系19名學生聯合留住梅光迪時說:梅師留下來,對學生的未來影響很大。根據我國通西洋文學者的說法,雖然不乏其人,但很難選擇追求梅師精純的人?!?/p>
由此可見梅光迪對該系學生的影響。1923年,清華學生梁實秋南下調查國內外文學教學情況,在東大聽吳宓講授法國文學。他回到學校后,稱贊東大的醇厚風格。吳宓在自述中也表示:這就是所謂的1921-1924三年,是米一生中最勤奮的時期。不僅《學衡》雜志每月定期出版,定期出版,而且以米在東南大學的教學,積極準備,多讀書,豐富內容,使演講精彩。而且每年都有新課程,比如《歐洲文學史》,所以口碑也很好?!?/p>
從當時國內文學文化的發展趨勢來看,西方文學系的成立恰逢其時。吳米后來說,西方文學系的成功在于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國內人士一直在談論‘新文學’,很少有人能真正講述西方文學的內容和本質。在這三年里,梅君在這三年里,談論新文學,甚至是時機者。由于西方文學系的成立,一群抱著相似理想志向的學者聚集在東南大學并形
成一股新銳的學術力量。1922年1月《學衡》雜志創刊,學衡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東南大學函授大專文憑查詢以及大專函授文憑查詢官網》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49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