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位于杭州市臨安區,杭州西部科技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的高校。學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目林學院,1966年更名為浙江林學院,2010年更名為浙江農林大學。經過60多年的建設,學校已發展成為以農林生物環境為特色,涵蓋八大學科的多學科大學,建立了完整的本科、博士培養和學位授權體系。
學校有東湖、宜津、諸暨三個校區,占地3200多畝,建筑面積90多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93億元。有20個學院(系),6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一級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新工科2個,國家新農工程5個,國家優秀農林教育人才培養計劃7個,國家實驗教學平臺1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個,國際認證專業1個,省級一級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重點專業12個,省級優勢專業7個,省級特色(包括目前, 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1個,浙江省一級學科(A類)3個,一級學科(B類)9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5個重點學科和重點栽培學科。擁有林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9個,專業學科碩士授權類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文化傳播基地、國家“111計劃”人才引進基地等國家創新平臺5個,省部級創新平臺39個。
學校在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擁有各類學生389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2500余人(含暨陽學院),研究生4100余人,海外留學生1300余人,農民大學生和繼續教育學生11000余人。學?,F有教職工21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460余人,高級職稱73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聘專家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3人,科技部創新領軍人物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4人,國家林業草原教師2人,國家教學團隊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人,農業部優秀農業科研人才及其創新團隊1人。有省級優秀教師1名,省級“萬人計劃”8名,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名,省級高?!板X江學者”特聘教授6名,省級高校教師3名,省級“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和一級人才18名,省級創新團隊15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等個人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5人。
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有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107個省級一流本科,27個省級精品課程,15個省級思政示范
學校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一等獎10項,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先后與浙江、福建、江西、江蘇、安徽、貴州、四川等省的50多個縣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技推廣和社會服務。學校連續3次被評為浙江省結對幫扶先進單位,連續14次被評為浙江省科技特派員先進派遣單位,2009年被評為全國科技特派員先進集體,2013年被評為全國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2014年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全國學會”。
學校堅持開放教育,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英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澳大利亞等27個國家(地區)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開展學術交流、聯合辦學、科學研究等活動。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華沙生命科學大學、赫爾辛基大學聯合培養人才,與俄羅斯國立農業大學、圣彼得堡大學、烏克蘭生命科學大學、蘇美國立農業大學合作開展基金會公派留學項目,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
學校高度重視生態文化建設,“兩園(校園、植物園)合一”的現代化生態校園被譽為“浙江省高校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讀書學習的好去處”,被教育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單位授予“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學校將立足新時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求真務實”的校訓,弘揚“堅忍不拔、不斷超越”的精神,踐行“碧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理念,以德育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聚焦“雙一流”目標,激發創造張力,努力建設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高水平生態研究型大學。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浙江農林大學》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54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