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是教育部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寧夏大學創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范學院(含寧夏教育學院)合并;2002年2月與寧夏農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寧夏大學,掀開了學校改革發展嶄新的一頁。學校位于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銀川。校園內高樓林立,花木繁茂,環境優雅。是讀書學習的理想園地。
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不斷倡導“扎根大地,熱愛國家,熱愛家鄉;不畏嚴寒,自強不息;根深蒂固、樂于奉獻的“沙棗”精神和“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辦學傳統,勇于創新、銳意進取。特別是近年來,學校抓住西部大開發、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等歷史性機遇,著力推進內涵發展,提升辦學質量,走特色發展之路。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整體辦學實力顯著增強。
學校占地2938畝,教學實驗農場1890畝。學?,F有教職工2627人。在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的全日制本科生17323人,研究生3725人,少數民族預科生2211人,國際學生141人。出版了四種學術期刊。1995年,它成為中國教育和研究計算機網絡(CERNET)在寧夏西北部的主要節點。它有一個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和多功能體育館。
學校有77個本科專業。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自治區重點學科18個,“十三五”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8個,“十三五”自治區重點學科8個,10個學科入選自治區“一級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民族學、水利工程、草業科學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治區共有12個院士工作站,包括能源化工、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生態修復、土木水利工程、畜牧產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等。目前擁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名師2名,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240個。
教師隊伍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9個。引進柔性院士29名,知名專家34名。7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級,1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三級,1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全國教師獎”,1人獲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批人才”稱號,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入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校擁有一批設施完善的先進實驗室和科研基地。省級科技創新平臺35個,各學科實驗室93個。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重點實驗室為省廳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為省廳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東基地煤化工資源循環利用實驗室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寧夏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區域和國家級研究培育基地。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西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重點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阿干旱地區特色資源開發與環境治理實驗室為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干旱地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夏學院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有國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批準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按照“基礎扎實、人格健全、社會適應能力強、有發展潛力”的目標培養創新型人才,確定了“強化基礎、強化實踐、發展專業、注重創新、分流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通過構建兩個方案(專業培養方案和個性培養方案)、完善兩個體系(“四位一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搭建五個平臺(通識教育平臺、教師教育平臺、課程建設平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來實施。學校盡一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參與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使其中30%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學??蒲泄ぷ骶o緊圍繞國家和地區重大戰略需求,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動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盤活一切創新要素,注重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促進成果轉化?!笆濉币詠?,學校承擔自治區級以上科研項目2200余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5項,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4項。學校積極對接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為途徑,以服務社會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先后與自治區5市120余家企業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向“三區”派遣了100余名科技特派員、專家服務團、科技人才和崗位科學家,建立了“草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創新聯盟。依托重大科技項目,一批技術和設備陸續得到應用和推廣。
學校堅持走開放辦學的道路。在與上海交通大學創新對口支援模式的基礎上,先后與山東大學、西北A&F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廈大等形成了實質性的交流合作關系。立足地域特色和優勢學科,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G國第一所孔子學院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寧夏大學》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54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