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欒村中學畢業證樣本學校的發展歷程
創建于1956年,現有兩個初中班,100名學生,7名教職工。1961年,附中初中部初具規模,故從欒村中分離出來,定名為“任縣欒村中學”,校長為劉鳳春。到目前為止,學校有6個班級,288名學生。此后,學校一直保持六個班的雙軌制。
1966年“文革”開始,欒村中學被關閉,正常的教學秩序無法維持,兩年沒有招生。1968年10月,任縣欒村中學改為社會中學。1969年暑假后,鑾村中學恢復為縣辦中學,并設高中班,學制兩年。1970年,初中生全部畢業,學校只招收高中生。一年級和二年級分別被分成三個班。學校依然保持6個班,360名學生的規模。1980年,任縣文教局調整了欒村中學的發展方向,學校停止招收高中生。1983年7月,欒村高中兩年制高三學生全部畢業。此后,鑾村高級中學改為四年制“任縣農業初級中學”。學校有6個班,368名學生。其間,文教局充實了學校領導和教師,購置了教學設備,擴大了招生范圍。
1980年后,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開展“學雷鋒創建三好學生”活動,涌現出1名省級三好學生和3名地市級三好學生。學校不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升學率連續幾年在同類學校中排名第一。
1987年,梁敬堂出任校長,吳振海任院長。學校狠抓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認真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千方百計抓好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采取了有效措施,不僅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而且提高了教學質量。此外,還充分發揮了重點學校的示范作用,促進了全縣教育的發展。
1993年,吳振海任校長,吳任教導處主任,崔桂臣任綜合辦公室主任。從此,學校的各項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規范化、正規化的軌道,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學校進一步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變“制度約束人”為“制度激勵人”,提出了“團結、嚴謹、勤奮、進取”的校訓,制定了《道德公約》。學校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教學管理,規范實施教學五個環節,積極大膽開展“說課、目標教學”等教研教改活動。學校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和業務素質,認真落實自習課教師導師制,對教師實行量化積分考核,對學生實行獎學金制度。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借鑒縣內外優秀學校的學術經驗。他們多次到我縣和邢臺、內丘等市縣的兄弟學??疾?,搞“橫向聯盟”,與兄弟學校聯合考試,做到知己知彼。上述措施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000年至2003年,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補充調整:吳振海任校長,吳、崔桂臣、牛任副校長,劉二奎任教導處主任,任政教處主任。這次調整充實了年輕的中層領導,加強了領導班子。學校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犯罪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邢臺欒村中學畢業證樣本》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55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