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格證前世今生
1.國家對資格證書態度的變化
(1)2002年左右,國家先后頒發了各種職業資格證書。比如熟悉的人力資源經理、公共營養師、心理學家、理財規劃師等。它被稱為新職業資格證書,用于區分鉗工、焊工等老技工證書。
資格證書分為準入類和水平評價類。律師、注冊會計師、執業藥師等準入類別。本文所說的資格證書,如上述證書等,是指水平評價證書。
大部分證書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當時似乎被稱為勞動部)。事實上,該證書是全國統一的樣本。證書上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公章。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當時稱為勞動局)負責組織登記、考試和評估,并加蓋公章和鋼印。
此時,國家鼓勵獲得資格證書,并試圖推出持證政策(當然,最終未能實現)。因此,這一時期的資格證書備受追捧,也在全國掀起了考證熱。
(2)2016年左右,國家逐步取消各種新的職業資格證書(水平評價證書)。也就是說,一些新的職業資格證書不再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組織頒發,如人力資源經理、公共營養師、心理學家、財務規劃師、嬰兒護士、健康經理等。為了不設置就業門檻,不增加就業成本,保障經濟發展,美其名稱。
此時,一些機構和部門看到并抓住了所謂的機會,開始推出自己的機構或部門頒發的各種證書,如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開始推出自己的心理學家證書。但此時各機構和部門頒發的證書不能稱為職業資格證書,可稱為結業證書、崗位能力證書、技能證書等。用于區分原有的新職業資格證書。
(3)2020年左右,取消證書的各行業相關機構和部門基本都有自己的替代證書,甚至一個行業有多個單位和部門組織考核發證,證書多種多樣。
此時,國家順勢推出了1 X證書制度(具體可在線查看),以大學為評價基地,可組織大學生獲得學術證書,也可獲得相應的行業水平評價證書,也為企業和社會開展。
國家對這類評價證書采用備案制度,即哪個單位或部門要發證,經提交相關手續備案后即可。美其名簡政放權,一切交給市場。
2.市場(企業)認可證書
(1)2002-2010年左右,即資質證書剛頒發后的幾年,企業相對認可。因為一是在政策的指導下,二是持證人大多是在職員工,確實可以給予工作幫助,企業確實需要這樣一個更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員工來提高質量和效率,提高企業的聲譽等。
(2)2010-2020年左右,企業開始不認可各種資格證書。由于部分發證機構檢查不嚴格,寬進寬出,一些培訓機構欺詐,偷工減料,學生自己也機會主義,渴望快速成功和即時利益,不注意學習,只是想獲得證書。導致大多數持證人不符實。一些企業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與高校聯合培養自己需要的專業人員,稱為校企合作。
(3)2020年以后,企業開始更加務實,校企合作如火如荼,幾乎所有高校都有校企合作。企業可以從高校選拔優秀的未來員工,解決人力資源配置的大問題。有的企業甚至開發自己的水平評價證書。
3.人們對證書的熱情
(1)同樣,人們對資格證書的熱情也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2002年至2010年左右,人們從一開始就認識、接受和追求資格證書,再加上各種媒體的推波助瀾(當然這一舉動有很多商家)<培訓機構>所為。),確實掀起了一陣考證熱。
(2)2010-2020年左右,考證熱放緩,因為證書含金量有待檢驗,培訓機構參差不齊,國家不強制,企業不要求,沒有待遇,人們自然會持觀望態度。
(3)2020年后證書發生變化(1) X,備案制度),培訓形式變了(線上),企業需求變了,人們的研究心理也變了,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一切都在一步一步進行。優勝劣汰是永恒的制勝法則。
關于2002年中專畢業證書的圖片,作為曾經的從業者告訴你,資格證書是否有用(上)的主要內容已經完成!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2002年中專畢業證書圖片(2002年中專畢業證書是否有用(上))》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71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