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大學,由廈門大學部分師生組建,在1937年,開始決定由上海著名私立四校:大夏,復旦,光華,大同組成聯合大學。后來意見不合光華大同退出,于是大夏和復旦合并為聯合大學遷往江西,后又遷往重慶。
今華東師大內的大夏亭
重慶地方緊張,那時遷來重慶的大學太多了(中央大學也在),你倆得走一個,復旦說我留下,大夏說好,我走。此時大夏大學董事長何應欽,校長王伯群。
大夏大學遷往貴州,大夏的教育學院為全國最強
,畢業生當時也大多留在了貴州。那時候經費緊張,只有改為國立才能得到上面的經費,教育部長陳立夫說可以啊,你跟貴州農工學院合并了叫“國立貴州大學
私立大夏大學畢業證
這個方案何應欽和王伯群怎能答應,大夏之名絕不能丟。王伯群向師生承諾:“我能把你們從上海帶到貴州,我就能把你們完整地遷回上海去
”,誰知道這句誓言沒等到實現的那一天,1944年,校長王伯群積勞成疾,12月20在重慶病逝,年僅59歲。
不愿意合并就不并,拿遷回上海嚇唬誰,于是大夏大學始終帶著私立的帽子,而當時不如大夏的復旦早已變身國立。1945年,大夏大學搬回上海,作為私立大學在后來的院系調整中被撤銷,合并組建為今日華東師范大學。
關于大學畢業證為什么不可以丟和這所大學寧可不要“國立”之名,也絕不改名,最終被撤銷的主要內容已完結!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大學畢業證為什么不可以丟(大學畢業證為什么不可以丟和這所大學寧可不要“國立”之名,也絕)》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75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