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趙冬教授團隊在《Circulation》(5年IF:20.5)發表題為“Sex Differences in In-hospit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成果糾正了人們的傳統觀點,即長期以來認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女性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是因為性別本身因素。該研究基于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合作開展的中國心血管疾病醫療質量改善項目(Improving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Project,以下簡稱CCC項目)。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郝永臣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趙冬教授為通訊作者,共同作者為CCC項目組成員和CCC項目參加醫院的研究者。
冠心病是導致我國人群死亡的第二位死因,2016年因其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170萬。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冠心病中較為嚴重的類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既往研究顯示,女性ACS患者的急性期預后比男性差。這是否說明女性本身就是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期死亡的危險因素?還是由于男性和女性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在病情嚴重程度和急性治療措施使用的不同,導致這種急性期預后的性別差異?回答這些問題將有助于發現急性冠脈綜合征診療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醫療質量改善措施,因此對于改善女性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團隊基于中國心血管疾病醫療質量改善—急性冠脈綜合征項目于2014年11月至2018年6月,對全國192家醫院入選的82196例ACS患者全面分析了ACS男性和女性人群的臨床特征、急性期治療和二級預防措施的應用情況,以及住院期間死亡情況。結果顯示,與男性患者相比,ACS女性患者的年齡更大(69.0歲vs61.1歲,P<0.001),并且合并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的其他疾病也更多。經過多因素校正后,具有適應癥的ACS女性患者接受急性期治療的比例明顯低于男性,包括早期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住院期間肝素使用以及STEMI患者再灌注治療。同樣,ACS女性患者接受二級預防措施的比例也明顯低于男性,如出院時處方DAPT、/ARB、他汀,住院期間接受戒煙和心臟康復咨詢指導的比例也更低。ACS女性患者的院內死亡率高于男性(2.60% vs 1.50%,P<0.001)。但在校正年齡、臨床特征和急性期治療措施之后,STEMI人群(校正后OR1.18,95%CI 1.00~1.41,P=0.057)、NSTE-ACS患者(校正后OR 0.84,95%CI 0.66~1.06,P=0.147)院內死亡率的性別差異不再具有統計學意義。
基于全國性的大型注冊登記研究和醫療質量改善項目,課題組發現女性本身并不是我國ACS患者急性期死亡的危險因素。該研究結果改變了女性本身是ACS急性期死亡的危險因素這一傳統觀點。加強循證治療措施在女性ACS患者中急性期治療中的應用將有助于縮小院內死亡率的性別差異,改善女性ACS患者的預后。
趙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長、流行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衛健委疾病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副會長?,F任國際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亞太地區心血管病協會預防分會副主席。同時擔任國際多部指南編寫委員會成員,國內外多部學術期刊的專家委會成員和編委。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200余篇,以第一/責任作者在《Circulation》《JACC》《Eur Heart J》《Nat Rev Cardiol》等高影響因子雜志上發表SCI收錄文章多篇。曾榮獲多項省部級獎勵,如1996年度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度中華醫學會杰出貢獻獎,2016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上一篇:北京林業大學青年教師入選德國“洪堡學者”計劃畢業證樣本 | 下一篇:北京中醫藥大學7個團隊榮獲2019年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畢業證樣本 |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趙冬教授團隊《Circulation》揭示性別非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急性期死亡的危險因素畢業證樣本》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81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