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當時中共中央決定創辦陜北公學,以培養革命干部和滿足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需要。這所大學實行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直屬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領導,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創辦的一所革命的大學。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華北聯合大學成立,成仿吾任校長兼黨組書記,實行黨組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48年春,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并成立華北大學,以便集中力量擴大辦學規模,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大批建設干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應運而生。學校的發展歷程充滿坎坷,包括“文革”時期的停辦,但在鄧小平提出重新辦學的號召下,中國人民大學得以恢復。學校在經歷了多次調整和改革后,逐漸成為一所以培養馬列主義師資和財經、政法干部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在黨的正確路線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大學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方面的職能,朝著多學科方向協調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還成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一,后來更進一步成為“985工程”行列。學校的專業設置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新聞傳播學、管理科學等多個領域。通過多年的發展和努力,中國人民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為培育革命干部,滿足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決定創辦陜北公學,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為陜北公學校長兼黨組書記。陜北公學實行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直屬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領導,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創辦的一所革命的大學。
陜北公學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實施國防教育,培養抗戰人才”,為此制定了”幫助青年獲得抗戰中實際工作的方法與民族自衛戰爭的最低限度的理論基礎”的教育方針,并根據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原則制定教學計劃,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教學內容少而精、教與學一致確定為教學工作的原則。辦學兩年,陜北公學共培養6000多名學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夏,抗日戰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日寇、國民黨頑固派加緊進攻解放區。6月,中共中央決定陜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聯合成立華北聯合大學,開赴華北敵人后方辦學。
1939年7月7日,華北聯合大學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長兼黨組書記,實行黨組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設社會科學部、文藝部、工人部、青年部。華北聯合大學的教育方針是:為革命實際斗爭的需要而培養革命干部;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貫徹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則。校訓是”團結、前進、刻苦、堅定 “華北聯合大學實行軍事化管理,培養出來的干部都能適應在戰爭條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后辦起的第一所高等學府,被譽為”插在敵人心臟上的一把劍”。
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并,成立華北大學,以便集中力量擴大辦學規模,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大批建設干部。 北方大學1945年11月成立于晉冀魯豫邊區,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人民政府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學科專業比較齊全的高等學府,由范文瀾任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行政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藝術學院。
北方大學以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從事和平建國的各種專業人才為宗旨,確立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方針,按照學以致用的原則,大膽創新,不斷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設置。北方大學建校兩年多的時間中共培養了各種專業人才1000多人。
1948年8月24日,華北大學成立,校址設在河北省正定縣城。華北大學受中共中央華北局領導,吳玉章任校長,范文瀾、成仿吾任副校長,錢俊瑞任黨委書記,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華北大學以培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服務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干部為辦學宗旨,下設四部兩院:一部為政治訓練班,對知識青年進行短期政治思想訓練;二部為教育學院,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干部;三部為文藝學院,培養文藝干部;四部為研究部,從事研究和培養、提高大學師資;兩院是工學院和農學院。
1949年4月,華北大學遷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關于放寬招生條件、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為解放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干部的指示精神,華北大學把辦學重點放在一部,招收學員15000余人,并在正定和天津各辦一所分校。1949年底,大部分學員畢業并走上工作崗位,至此,華北大學圓滿完成了為全國解放培訓干部的歷史性任務。
華北大學孕育了新中國一批各種類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間,為了適應文化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一些下屬單位陸續脫離學校獨立辦學。工學院獨立出來發展為北京工業學院(現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農學院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合并成立北京農業大學;二部外語系離開學校,同北平外事學校合并為北平外國語學校,后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三部離開學校后分別籌建、創立了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后更名為浙江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藝術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國京劇研究院等。
華北大學還抽調部分干部、教師分赴中原和廣東,籌建中原大學和南方大學。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底,華北大學共為國家培養干部19194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了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新中國的建設人才,中共中央決定以華北大學為基礎,調來華北人民革命大學部分干部組建中國人民大學。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任命吳玉章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胡錫奎、成仿吾為副校長。 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中共中國人民大學黨組,胡錫奎任黨組書記,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1952年底,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初具規模,設有9個系、38個教研室、1個編譯室,此外還有專修科、預科、馬列主義研究班、研究生班、馬列主義夜大學、夜校、函授專修班和附設工農速成中學,3年內共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2318人。
1953年,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人民大學為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對辦學任務和學科專業進行調整,開辟了一條培養新型工農知識分子的道路。
到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馬列主義師資和財經、政法干部為主的綜合性大學。 1957年以后,中國人民大學的系科設置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個學院 、12個系、3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設有19個專業。從建校到1965年15年間,中國人民大學共接收過2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留學生,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65870名,取得科研成果2397項。
1966年開始的”文革”給中國人民大學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大批干部、教師遭到批斗,各級黨政組織陷于癱瘓,全部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通知中國人民大學停辦,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具有30多年光輝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大學被解散了。
1977年9月,鄧小平提出:”人民大學是要辦的,主要培養財貿、經濟管理干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負責籌備恢復中國人民大學的工作。7月7日,國務院在國發[1978]129號文件中重申: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大學?;謴椭袊嗣翊髮W對于加強馬列主義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經濟管理人才和高等學校政治課師資的培養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任命成仿吾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郭影秋為黨委第二書記、第一副校長。
1978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恢復和新建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法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中國歷史、檔案、計劃統計、財政、工業經濟、貿易經濟、農業經濟、經濟信息管理15個系,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蘇聯東歐、外國經濟管理、清史、人口理論、語言文字6個研究所,外語、俄文、體育、電化教育4個直屬教學單位,以及出版社、圖書卡片資料社、青鋒機械廠、附屬中學等附屬單位;學校設有24個本科專業、14個碩士研究生專業。1979年,按照中共北京市委關于擴大招生的部署,分別在崇文區和西城區創辦第一、第二分校。
1979年初,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決定把學校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教學、科研上來。
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提出進一步貫徹以教學為中心的方針,加強教學管理,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并相應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中國人民大學在黨的正確路線的指引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方面的職能,朝著多學科方向協調發展。
1996年,進入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列。
2003年9月,進入“985工程”行列。
本校專業有哲學類;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能源經濟;財政學;稅收學;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信用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法學;知識產權;國際政治;社會學類;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語言文學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新聞傳播學類;新聞學;歷史學類;物理學;化學;應用心理學;統計學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類;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系;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音樂表演;美術學類;美術學;文科試驗班類;人文科學試驗班;理科試驗班等。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中國人民大學畢業證樣本圖》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96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