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現代產業學院+農業龍頭企業+村合作社+農戶”模式,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畢業證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畢業證,自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以來,作為貴州省首個升本的地方高校,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52年。該校于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良好”評級;2011年成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12年,被納入“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示范性集中培訓項目院校;2013年建立省級院士工作站;2014年加入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并成為教育部20所轉型發展案例院校之一;201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得到“高水平、有特色”的高度評價。
緊隨省委省政府“四新”戰略主攻“四化”的方向,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畢業證依據與福泉市及勝威集團共建“新能源材料現代產業學院”的合作框架,發揮地方高校的地緣優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3月26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畢業證黨委副書記陳治松帶領“現代產業學院”及相關職能部門赴福泉市羅坳村,就鄉村振興工作進行實地調研。調研團隊深入考察了羅坳村的種植直供基地以及福泉市眾創未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等農業項目,與當地工商聯、勝威集團、眾創公司、村合作社、農戶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福泉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李毅詳細闡述了福泉市“萬企興萬村”戰略的構思與進展,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歐陽雨進行了補充說明。市工商聯副主席、省級龍頭企業福泉市眾創未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發明匯報了公司、合作社與農戶的合作情況,與會人員圍繞羅坳村的發展展開了熱烈討論。
陳治松強調,實現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戰略部署。黔南師范學院與福泉市在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學院通過“八結合”模式,即農、地、企、產(業)、園(區)、網、校校、才的融合,構建起“大校農結合”的新格局,以推動鄉村振興。此次調研旨在將學院與地方政府、勝威集團合作共建的現代產業學院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搭建起“學校+地方政府+工業企業(勝威)+農業龍頭(眾創)+農村合作社+農戶”的聯合體,形成多方參與的“綜合體”,以實現工業反哺農業、企業助力就業、學校搭建橋梁、企業推動鄉村發展的目標。
與會人員一致認同,當前的關鍵是推進科技興農、消費興農,提高農產品產量,引入新品種,并實現鄉村特色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推動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高端生態產品產業化。同時,推動學校、農村、農業、工業、合作社、農民的深度融合,打造校政企村農的利益共同體,共同推進鄉村振興。調研組與市工商聯、勝威、眾創就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學生實踐實訓、土地測土配方、引入新品種、立體產業配套、新產品試驗推廣等方面達成共識。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畢業證書樣式一覽》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99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