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源起于1902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標志著我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開端。
到了1908年,學校更名為京師優級師范學堂,并獨立設校。
1912年,學校改稱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并在1923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由此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與1952年,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和輔仁大學先后并入北京師范大學。
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黃現璠、侯外廬、范文瀾、鐘敬文、啟功、白壽彝等眾多知名學者曾在此任教。
1898年,清政府頒布《京師大學堂章程》,將京師大學堂分為普通學和專門學兩類,同時設立師范齋和編譯局等部門。歷經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等歷史事件,京師大學堂遭受重創,一度停辦。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首設速成科,下分“仕學館”和“師范館”。
師范館于1903年首次招生,并于12月17日開學,校址位于景山東馬神廟。1904年,師范館更名為優級師范科。
到了1908年5月,京師大學堂優級師范科更名為京師優級師范學堂,校址遷至廠甸五城學堂,成為中國高等師范學校獨立設校的起點。
1912年5月,京師優級師范學堂更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
1920年,北京高師開設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師和專門學校畢業生及大學三年級優秀學生,開創我國高校通過考試招收研究生的先河。1923年,學校增設國文、英語、史地三部的研究科。
1923年,北京高師正式更名為師范大學。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師也于1925年更名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
1931年7月,北平師范大學與北平女子師范大學合并,成立國立北平師范大學,下設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占北平,北平師范大學遷至西安,與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組成西安臨時大學。
1938年春,西安臨時大學遷至漢中,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北平師范大學改為西北聯大教育學院。同年8月,西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更名為師范學院,次年改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
1940年,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奉命遷至甘肅省蘭州市。為減少損失和解決新校址房屋不足,從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畢業,新生在蘭州招生。至1944年,西北師范學院全部遷至蘭州。
1941年,國立西北師范學院遷至甘肅蘭州??箲饎倮?,部分師生返回北平復校,其余留在蘭州。
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
1958年,學校劃歸甘肅省領導,更名為甘肅師范大學。
1981年,學?;謴臀鞅睅煼秾W院名稱。
1988年,學校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學校設立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與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
1987年,國務院在學校建立“藏族師資培訓中心”。
學?,F有哲學、經濟學、經濟統計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術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學、歷史學、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漢語言文學、阿拉伯語、俄語、日語、翻譯、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化學、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生物科學、生物技術、應用心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音樂表演、音樂學、舞蹈表演、舞蹈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美術學、繪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新聞學、物流管理等多個專業。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西北師大畢業證與學位證樣本一覽》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99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