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第一高級中學,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其前身為直隸陜州中學堂。這所學堂是在清朝末年新政背景下,由陜州召南書院(創建于康熙六十年,位于陜州古城恩翰三錫牌坊北側)改制而成,成為三門峽市轄區內的第一所新型中學。1916年,學校被民國河南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立第九中學,隨后歷經省立陜州中學、陜縣一中、陜縣高級中學等發展階段,是三門峽地區成立時間最早、歷史最悠久的現代中等學府。在抗戰時期,學校堅守教育使命,即便遷徙辦學也從未間斷。1948年豫西解放后,學校結束了遷徙生活,從觀音堂遷回陜州古城。
學校的第一任校監是豫西知名實業家、曾任民國上海公學校長、北洋政府大總統府政治咨議的晚清癸卯科舉人張坤。河南省委原書記吳芝圃在抗戰期間也曾在我校從事地下工作。
1959年1月,學校正式更名為三門峽市第一高級中學。同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親自題寫校名,并與師生見面。遺憾的是,1969年后因文革學校停辦。1981年,學校在三門峽市湖濱區建設路中段12號恢復重建并開始招生。
目前,學校擁有在校生2800人,開設54個教學班,占地面積75畝。教職工總數253人,其中包括2名正高級教師,77名高級教師,以及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國家級專家、省管優秀專家、國家級省市級骨干教師、教學名師、省級拔尖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百余人。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
作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和“文明校園”,學校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國家級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單位、全國校園網建設示范單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同時,還被評為河南省辦學規范化先進單位、五好基層黨組織、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研學旅行示范校、科技教育活動特色學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首批中小學勞動技能教育特色學校等。
重建40年來,學校高考成績在原洛陽地區和三門峽市長期位居第一,多名學生獲得全市高考狀元,數十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并有學生被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著名學府。學校培養出了眾多杰出校友,如中共河南省委原第一書記吳芝圃、開國大校任晨、河南省民政廳原廳長蔡邁輪等。
憑借優異的辦學成果,學校已成為山東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空軍工程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
2021年3月3日,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通過視頻寄語我校學生,希望他們“做一個有時代擔當的中國好青年”。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三門峽一中畢業證書樣本與學校詳情解析》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101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