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自成立至今一百零七年,是全國重點大學?,F將中南大學所有校長統計一下。
1914-1952湘雅醫學院時期:
校長:顏福慶(1914~1927)
=";
中國西醫學界泰斗,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耶魯大學醫學博士。
他先后創辦湖南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即原湖南醫科大學前身)、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即原上海醫科大學前身。
)
代校長:胡美EdwardHicksHume(1916.4~1921.8)
=";
美國傳教醫師、醫學教育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博士。
湘雅醫院、湘雅醫學院創始人,曾任雅禮大學(CollegeofYale-in-China)校長。
朱恒壁(1927~1929)
=";
藥理學家。
江蘇阜寧人。
1916年畢業于上海哈佛醫學院。
1918年、1923年兩度留學美國。
回國后,曾任湘雅醫學院、協和醫學院教師,上海醫學院院長、教授。
建國后,歷任浙江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教授、藥學系主任。
王子玕(1929~1937)
=";
張孝騫(1937~1948.3)
=";
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他當了11年湘雅醫學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后,他當了31年協和醫院內科主任,并先后擔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代院長:肖元定(1946.6~1947)
肖元定(1946-1948年),著名外科學家,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
院長:凌敏猷(1948.4~1958.12)
=";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醫學院院長,神經精神病學家。
1937年后,曾為抗日前線培養戰地醫護人員,并堅持精神病學的研究。
在美國4所著名大學學習精神病學。
1945年回國,任湘雅醫學院教授、總務主任。
1948年4月,被推薦接任湘雅醫學院院長。
1952-2000年三校時期:
1952年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工業大學
陳新民(1952-1957)
=";
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4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45年在美國從事鋼中氫含量的影響因素的研究,1952年赴長沙籌建中南礦冶學院(現為“中南大學”)任第一任院長,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楠平(1958-1966)
1934年清華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任中南礦冶學院院長。
羅拉(1978-1984)
王淀佐(1985-1991)
=";
中國礦物工程專家,現代浮選藥劑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劉業翔(1991-1992)
=";
有色冶金工業電化學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冶金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1992-1997)
=";
應用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學部副主任,原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校長。
湖南省科協名譽主席。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美國勘察物理學家(SGE)協會終身會員。
黃伯云:(1997年06月——2000年4月月,任中南工業大學校長);
湖南醫科大學
游勝華(1958.12~1960.4)
建國后,游勝華擔任空軍后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總后勤部衛生部處長、防疫局局長,負責志愿軍反細菌戰、云南防瘧、舟山防絲蟲病工作。
他在朝鮮因車禍受重傷。
一度轉業任湖南醫學院院長、河北省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后回到軍界,任北京軍區后勤部副部長。
李哲(兼,1960.4~1961.12)
李亭植(1966~1978.9)
=";
醫學教育家。
1933年畢業于北平陸軍軍醫學校。
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延安中國醫科大學教師。
建國后,歷任第三軍醫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湖南醫學院院長,中國醫科大學校長。
長期從事醫學教育工作,重視預防醫學教育。
建國初期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負責創辦了公共衛生學系,為醫學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王鵬程(1978.10~1983.11)
1946年畢業于國立湘雅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
長期從事醫學工作,成就顯著。
抗美援朝時期,志愿報名去朝鮮戰地工作,任“國際醫防服務隊”第十四隊隊長。
停戰后,留戰地培訓自愿軍軍醫共三屆,編寫并講授《外科實用解剖學》,并作尸體解剖示教,榮立三等功。
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的女尸出土后,他是當時的組織工作和研究工作主要負責人之一。
1976年9月9日,在毛澤東同志病逝當日,衛生部急電召王鵬程飛京,參加毛澤東遺體保護研究小組工作一年余。
徐有恒(1983.11~1987.10)
=";
著名的生理學家、政協湖南省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九三學社第三屆湖南省委主委、原湖南醫學院院長。
羅嘉典(1987.10~1993.7)
=";
醫學教育家。
湖南長沙人。
1952年考入湖南醫學院,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畢業后留校任教。
歷任微生物學教研室助教、院醫教處科長、講師、副院長、副研究員、研究員、湖南醫科大學校長。
是中華教育學會理事,湖南省醫學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湖南省衛生事業管理學會副會長。
胡冬煦(1993.7~2000.4)
1960年長沙鐵道學院
李文舫(1960-?)
畢業于東北大學,抗戰時前往延安,1945年擔任東北鐵路局工務處長,抗美援朝時任志愿軍鐵路指揮局工程部長,停戰后任鐵道部工務局副局長。
1960年,2100余名從中南土木建筑學院脫胎、從湖南大學調出的“鐵三系“組成的長沙鐵道學院建成。
1962年,李文舫成為長沙鐵道學院建成后第一任院長。
趙覺民(?--1983)
1938年參加八路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烽火歲月,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積極貢獻。
曾任原長沙鐵道學院第一副院長、院長。
離休后,1985年與教育界一批老同志創辦民辦屈原大學,被授予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業者”獎牌。
曾俊期:(1984年5月——1993年6月);
1984年7月至1993年6月任長沙鐵道學院院長。
谷士文:(1993年6月——2000年4月)。
=";
2000-2001年,中南大學副校長。
2001-2003年,華中師范大學校長。
2003.4~2005.7,湖南大學校長。
現為中國鐵道學會理事、中國信號處理學會理事、中國圖象圖形學會鐵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鐵道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政協委員。
2000年-中南大學
胡冬煦:(2000年4月——2001年12月)
=";
曾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書記,中南大學首任校長,博士生導師,心、胸外科主任醫師。
中國資深教育家,管理學專家、心胸外科學專家,榮獲中國教育領域最高榮譽稱號——全國首批杰出教育家。
黃伯云:(2001年12月——2011年10月)
=";
粉末冶金專家,1969年畢業于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特種冶金專業;1980年赴美留學,先后獲愛阿華州立大學工學碩士、博士學位;1986年進入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1986年—2003年,黃伯云帶領團隊日夜拼搏,終于打破了國外對”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的封鎖,該技術在獲2004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張堯學:(2011年10月——2017年5月)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學位管理與研究生司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985工程辦公室主任、211工程建設辦公室主任等學術和行政職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率隊完成的“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榮獲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田紅旗:(2017年5月—至今)
=";
中國鐵路空氣動力學和列車撞擊動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
以上信息由大專畢業證樣本網: 提供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中南大學歷任校長是誰?》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31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