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一中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學校簡介
炎陵一中校門湖南省炎陵一中創建于1943年,地處湖南東南邊陲,井岡山西麓。它被稱為中國第一陵的顏地陵,其前身是有近250年歷史的梅泉書院和梅崗書院。1943年,創辦為酃縣中學。1958年增加一個高級中學班,成為酃縣第一所完全中學,命名為酃縣第一中學。1959年1月至1961年6月,陵縣與茶陵縣合并時期,稱“茶陵縣第二中學”。1966年至1972年“文革”期間,更名為“陵縣東方紅中學”。1994年4月,隨酃縣改鄢陵縣,學校更名為“鄢陵縣第一中學”。中國歷史的奠基人之一何孟雄、原湖南省委書記張平華、周舟、登上南極發現鐵礦的第一位女科學家金慶民等先后接受培訓。
辦學校訓:公、富、勤、爭。
教學風格:熱愛學生,嚴謹,探索,奉獻。
學風:尊師重道,遵紀守法,勤奮優秀。
辦學目標:改革、實驗、示范、優質、特色、現代。
學校設施炎陵一中現有校園面積85807平方米,建筑面積52375平方米。學校有一個面積為1030平方米的專用圖書館,有4個學生閱覽室,2個教師閱覽室和一個電子閱覽室。學校的實驗電教設備和體育衛生設備達到了省重點中學一類標準。多媒體報告廳、多媒體教室、閱覽室桌椅1000余套,圖書檔案柜160個,總價值4143230元,藏書66994冊,其中有《中國大百科全書》、《萬友文庫》等珍貴圖書。有6個多功能報告廳、多功能教室和多媒體教室、2個語言實驗室、4個計算機網絡教室、3個理化綜合實驗室、1個電子閱覽室和14個電子備課室。2003年,學校建成了9981.2平方米的逸夫綜合樓、160平方米的校門、500平方米的男生宿舍廁所、5500平方米的花園廣場、1200平方米的風雨跑道、2500平方米的籃球場和網球場、760平方米的高中教學樓。2007-2008年,學校投資600多萬元進行建設,實施并完成了校園網二期工程。所有教室都配備了63英寸背投電視、實物展示平臺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每個學科老師都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山上“知識廣場”建設完成,學校美術館整體裝修完成。校園形成了“五路兩園兩廣場”的布局,綠化面積50210.9,綠地率50.89%。創新路、潘登路、蜀山路、寧靜路、顏地文化公園、紅色圣土門花園、騰飛廣場、邱智廣場錯落有致,生活區、教學區、文化娛樂區、運動區規劃清晰。
逸夫樓在職教職工165人,高級職稱56人,占教師總數的40.58%;一級職稱58人,占教師總數的42.03%。特級教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7人,研究生及研究生課程3人。
2003年8月5日,學校榮譽炎陵一中校園場景被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同年9月8日,隆重舉行了“湖南省重點中學”授牌儀式。2007-2008年,學校榮獲湖南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省級文明衛生單位”、市教育學會先進單位、市中學德育委員會優秀主任單位、全縣綜治先進單位等稱號。目前,學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中、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大學校外科技指導基地、國家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國家重點課題研究單位、中小學彝語實驗推廣實驗學校。2008年,學校一大批優秀教師受到省、市、縣有關部門的表彰,其中唐俊安、劉偉被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3名教師獲市級獎勵,36名教師獲縣級獎勵。期末,學校評選出34名學科帶頭人、勞動模范和優秀青年教師。炎陵一中升格為省級示范高中后,炎陵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一中的建設和發展,加大對一中的財政投入,優化學校發展環境。評估團對炎陵一中的基礎設施及教學設施、校園文化、辦學行為、德育特色、領導班子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日常管理、教研成果、教育質量等13個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炎陵縣第一中學畢業證樣本》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60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