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萬物共生
中國濕地保護之路
過去30年中國取得的濕地保護成果、宏大目標和濕地保護管理模式形成了濕地保護的中國樣本。
第十四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于11月5日至13日在中國湖北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同時舉行。會議以珍惜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主題,致力于凝聚各方共識,促進全球濕地保護與合作,譜寫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保護方案和經驗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濕地、森林和海洋被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文明的肥沃土壤,是地球留給人類的珍貴自然遺產。
《濕地公約》全稱早的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之一,致力于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濕地生態系統,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首次舉辦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
萬物各得其和,各得其成。在這次會議上,濕地保護的中國智慧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濕地保護專家、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國際組織的代表齊聚武漢,分享濕地保護案例,總結和聽取中國濕地保護的成功經驗,共同促進世界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中國綠化基金會秘書長陳鵬將濕地保護東方智慧總結為七個方面:自然恢復、人工手段、優化保護措施、加強管理保護、加強專業培訓、加強人才隊伍、保護發展、促進兩山互動、開拓創新、開放合作、加強溝通、廣泛組織動員、自然教育。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充分利用傳統的東方智慧,探索了各種優秀的濕地管理方法?!稘竦毓s》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執行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孟憲林表示,中國在實踐中不斷思考、改變和探索,從天人合一、萬物共存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堅持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履行公約的宗旨和義務,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保護道路。
30年不短,我們見證了中國濕地保護的智慧和領導能力?!稘竦毓s》秘書處秘書長穆松達·蒙巴表示,其他締約方可以學習中國在過去30年中取得的濕地保護成宏大目標和濕地保護管理模式,不僅包括科學方法,還包括空間布局方案和立法框架,促進全球合作,形成合力。
在我們看來,中國傳統濕地的利用有很多最好的實踐,如?;~塘、鰻魚合作等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它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長期獲得產品,也是一個簡單的可持續經濟模式。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盧倫燕表示,今天濕地保護的東方智慧不僅來自于傳統的濕地利用模式,還基于全球治理、經濟水平、社會現狀和技術創新的新實踐和新思路。
孟憲林認為,中國濕地保護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國家加強法治建設和戰略規劃的指導上,還體現在提高濕地監測能力、保護和修復領域的科技支持能力托科技進步、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化建設;始終堅持開放,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國際組織的力量。
《濕地保護法》為中國濕地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堅持自然恢復、自然恢復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濕地修復,恢復濕地面積,提高濕地生態系統質量?!?/p>
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警衛,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在維持生物多樣性、防風消浪、凈化海水、儲碳固碳等方面發揮著作用。
中國林業科學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紅樹林研究中心主任廖寶文表示,中國近年來發布了濕地保護修復系統計劃、紅樹林生態修復技術指南等文件,大力倡導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的理念。經過長期實踐,我國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紅樹林修復技術標準體系。
過去,紅樹林的建設和修復只注重植被本身,現在更注重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恢復。廖寶文說,紅樹林是所有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開放的,受潮汐影響。過度強調紅樹林植被可能導致修復工程的生態風險;過度強調人工修復也會減少紅樹林自然恢復的空間。中國有37種紅樹林植物。在修復過程中,應盡量選擇當地種植,減少外來種植。
除了種樹,我們還應該給野生動物留一點潮溝、光灘和淺水。例如,在100畝灘涂中,原則上種植紅樹林不超過60畝,鳥類和其他動物棲息地剩余40%。廖寶文說:下一步,系統應全面部署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特別是為紅樹林的自然恢復留出足夠的生態空間?!?/p>
我國濕地種類繁多,分布面積廣,濕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濕地保護和修復的科學發展對保護和恢復珍稀瀕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11月11日,江蘇鹽城在大會日內瓦分會場頒發國際濕地城市證書。江蘇鹽城國家珍禽自然保護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洲在論壇上表示,鹽城濕地國家珍禽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濱海濕地生態系統。
在濕地生態治理方面,我們堅持以自然修復方案為基礎,先后實施了引水補濕、退漁還濕、蘆葦控制、花草控制等試點項目。陳志洲介紹。
每年,超過4/5的野生丹頂鶴在中國越冬。近年來,保護區開展了丹頂鶴人工養殖和野生養殖研究,今年培育了42只丹頂鶴,連續5年發現野生丹頂鶴野外自然養殖成功。
保護區總面積約24.73萬公頃24.73萬公頃,如何加強維修時的控制。
我們利用信息手段對濕地生態進行全時監測,配備2輛巡邏車、6架無人機和297臺監控攝像頭;開展管護站職能改革,建設4個標準管護站。陳志洲表示,保護區與林業部門形成了聯動機制,共同構建了生態保護和野生動物管理保護網絡。
中國實踐使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廣東湛江,紅樹林茂密,越冬候鳥云集。近年來,湛江在鞏固綠色發展趨勢的基礎上,著力探索生態資源價值化。湛江紅樹林項目已成為中國首個藍碳碳匯項目,紅樹林正逐漸成為金樹林。
《濕地保護法》提出統一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努力解決濕地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如何保護發展,保護發展?專家表示,堅持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探索優先保護、合理利用的優質發展道路。
蜿蜒的水環,群山環繞,名園古剎,前后相連。浙江杭州西溪濕地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將城市、人民和濕地有機結合起來。不僅濕地得到修復,城市環境和功能得到改善,人民的收入和幸福感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西溪濕地保護的智慧體現在哪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林介紹,一方面是通過截污納管、引水入園、植被生態修復等方式保護和修復自然文化遺產,恢復秋雪庵、西溪草堂等45處自然文化景觀,保留西溪濕地的真實性、完整性和連續性。
另一方面是實踐和利用,發展民間節日活動,發展生態旅游。帶動原住民就業,從事漁業、農業和管理服務,分享保護利用的成果和收入。據統計,西溪濕地自2005年開業以來,累計營業收入近22億元,對促進周邊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強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洞庭湖西岸,蘊含著城頭山稻濕地文明。山、水、林、田、湖等生命共同體自然融合的城市生態,形成了常德濕地資源豐富、魅力獨特的格局。常德市前副市長龔德漢介紹,全市濕地19.089萬公頃,其中保護面積13.68萬公頃,保護率71.66%。
近年來,常德市通過完善濕地保護地方性法律法規,加強專項整治和系統治理,實施補水、引水清流、河湖連接工程等城市更宜居,市民享受青山綠水時更有收獲感。
點綠成金離不開企業、組織和公眾的力量。中國環?;饡c美樂家(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合作,科學有序地促進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和藍碳生態系統碳匯率的提高;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武漢光谷景觀公益基金會與當地社區開放,組建黑頸鶴監測團隊,試圖種草緩解高原濕地草地退化……會上,場邊會和分論壇,傳達兩山互動轉型的新思路、新路徑。
中國主張幫助全球濕地保護新發展
國際組織地保護實踐中,國際組織的參與和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國濕地保護的實踐中,國際組織的參與和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次會議上,許多國際組織和外國代表闡述了他們在中國濕地保護方面的工作,以及中國智慧對全球濕地保護行動和國際合作的參考意義。
世界自然基金會不僅是中國濕地保護的觀察者,也是倡導者和支持者。盧倫燕說,20多年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濕地保護、人工濕地凈化水源、社區參與等可持續濕地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示范;積極倡導《濕地公約》,協助保護區申報國際重要濕地,協助城市申報建設國際濕地城市。
20多年前,我們的同事致力于將世界先進的濕地保護和管理經驗引入中國,解決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問題。盧倫燕說,如今,中國在濕地領域的領先地位尤為明顯。因此,除了為濕地保護本身做出貢獻外,世界自然基金會還希望在中國與國際濕地舞臺的溝通中發揮橋梁作用。
作為全球環境基金的國際執行機構,聯合國基金的國際執行機構,與中國各級政府合作, 共同實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項目。
濕地保護一直是實施項目支持的一系列優先事項。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馬超德表示,在全球環境基金第七增資期,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啟動了中國候鳥保護網絡建設項目。
通過廣泛的實驗和示范,結合中國‘道法自然’的東方智慧,引進國際成功經驗,加強各利益相關者的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小手大手小手’提高公眾意識。馬超德說。
近年來,全球濕地形勢并不樂觀,這影響了生物多樣性、鄰近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各國自身的發展。委內瑞拉駐華大使朱塞佩佩·約夫雷達表示,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最近實施的《濕地保護法》為各國完善相關法律提供了重要參考。委內瑞拉愿與中國密切合作,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為全球濕地保護進程做出貢獻。
中國古人曾寫過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浩浩湯湯幾千年,與濕地和諧共處,融入中華文明血脈。到目前為止,中國已融入世界濕地保護大家庭,以東方智慧展現濕地保護修復的活力。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為全球濕地保護做出貢獻。
鏈 接
隨著《濕地保護法》的實施,我國濕地保護經歷了三個階段背景、鞏固基礎、搶救保護和綜合保護三個階段,進入了法治發展的新階段。目前,我國濕地面積已達5635萬公頃,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于湖北省初中文憑模板和中國濕地保護之路:天人合一 萬物共生的主要內容已經完成!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湖北省初中畢業證模板(天人合一 萬物共生中國濕地保護之路)》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fangrui88.com.cn/714623.html